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第五届国际华人骨科研究大会在福建晋江召开

  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3日电(牛效礼 陈丹红)为期三天的第五届国际华人骨科研究大会,5月31日至6月2日在福建省晋江市召开,大会旨在加强医学研究同仁之间的交流,传播最新的研究成果,拓展国内学者的国际视野,并以多种方式展示了国际医学基础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技术,让新成果新技术造福广大患者。

  开幕式上,晋江市人民政府市长王明元、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主任张长青、国际华人骨研学会(ICMRS)主席肖国芝教授分别致辞。

  简朴而隆重的开幕式后,举行主题报告,国内外骨科及基础研究领域的专家纷纷登台,分享了国际医学基础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技术。除主论坛外,为让与会者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主办方还增设了分会场报告、壁报环节,同期举行3个分论坛,多位骨科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应邀作学术报告。74位专家教授通过邀请报告、68位学者通过口头报告、490位学生学者通过墙报报告等方式,深入探讨骨科临床和基础研究中诸多方面的最新进展。研讨内容涵盖包括肌肉骨骼的发育与衰老、关节生物学与骨关节炎、骨代谢与骨质疏松症、神经调节骨骼、关节疾病和疼痛、骨肿瘤、椎间盘和脊柱退行性变、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等。

  “本次会议,不仅能让参会者获得很多前沿科技信息,还能在交流中了解到临床治疗的最新方法和手段。有助于促使理论研究应用于临床实践,为广大市民预防、治疗这些骨疾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布朗大学杨文天教授表示,本次会议在晋江召开,对于晋江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后续的发展建设来说,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对此,福建省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院长陈铭感同身受,他说,晋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工作,想方设法让群众不出远门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高品质的医疗服务。目前,晋江已有多家医院与上海六院、上海十院等国内知名医院建立合作关系,特别是2020年9月,福建省政府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签署共建合作协议,依托晋江市医院建设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简称上海六院福建医院)。2021年6月,上海六院福建医院获批第二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项目,成为全国首个落地县域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以罗裳院区为平台,二期拓展新院区(上海六院福建医院(福建和敏医院)),由安踏集团和敏基金会捐赠20亿元建设,上海六院福建医院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4亿元,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用。目前,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在本地及周边有一定的影响力,截止目前,共建前后对比,无论在福建省内人员(晋江市外)门诊量、住院人数,还是在福建省外人员门诊量、住院人数,甚至是境外人员门诊量、住院人数方面都实现了增长和提升,外埠及境外辐射效应显现。接下来,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将组织临床医生很好地学习和吸取大会分享的经验,让新技术新成果更多更地造福广大患者。同时,以本次大会精神助推晋江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建设。

  对于晋江高质量地承办本届大会,大会主席、国际华人骨研学会执行委员会现任主席肖国芝教授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主任张长青教授均给予高度评价,表示,本届国际华人骨科研究大会是历次会议中规模最大、成果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次盛会,不仅有助于加速推进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更展示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的科研精神。国际华人骨研学会将依托国际化平台,搭建国际交流与科研转化的全球舞台,促进中国骨科研究的发展、建立本领域学者广泛的联系,增强学者之间的友谊,造福广大患者。

  据了解,本届大会由国际华人骨研学会、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安踏集团和敏基金会主办,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承办,活动主题为“应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和新材料,促进骨科研究创新与转化”,会议汇聚了全球骨科研究领域诸多的顶级专家,共有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10余位专家、近700名学者参会。为鼓励更多年轻人投身骨研究领域,大会特设“青年科学家奖”,本届会上有28位青年研究者获此殊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