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法官张廷贵:抽丝剥茧只为真 公平正义铸法魂

  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31日电(许锦艺 李其傲)“当年身边很多法官转型成为律师,也有人曾劝过我,但我选择遵循自己的内心。”提起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现任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武夷新区巡回法庭副庭长的张廷贵笑着说。

  2005年,高分通过司法考试的张廷贵没有选择继续留在律师事务所,而是通过努力考入法院。从书记员成长为一名法官,踏实肯干、勤学善思、求真向善的张廷贵逐步成为法院的业务骨干,荣获了“福建省审判业务专家”“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等称号,并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以司法之力守护绿水青山

  “山围八面绿,水绕二江清。”郭沫若笔下的福建南平是张廷贵的家乡。张廷贵在南平中院工作时,被分配到当时的林业庭,守护家乡的绿水青山,成了他的职责。

  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也是在这天,新法施行后的全国第一起环境公益诉讼案在南平中院立案受理。该案中,4名被告在未依法取得占用林地许可证及未办理采矿权手续的情况下,自2008年7月起,在南平市延平区葫芦山开采石料,并将剥土和废石倾倒至山下,造成植被严重毁坏。国土资源部门数次责令其停止开采行为,但被告人依旧雇用挖掘机到矿山附近开路并扩大矿山塘口面积。2014年,谢某等被告因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被判处刑罚。原告认为,刑事处罚不能免去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遂提起公益诉讼。

  该案作为新法实施后的首案,备受舆论关注,也给张廷贵所在的审判团队带来了一些难题:原告主体是否适合?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如何认定?新修订的法律能否追究被告此前的行为……

  为进一步查明案件事实,张廷贵与合议庭成员多次到被破坏的林地现场进行勘查。为厘清诉讼主体等问题,合议庭数次论证至深夜。案件审理中,张廷贵还提出引入专家辅助人出庭制度,不仅提高了案件审理效率,也让判决结果更加专业公正。

  该案经过两次公开庭审,于同年10月29日顺利审结。4名被告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该案的判决生效,也让社会公众看到了司法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该案入选当年“全国法院十大环境侵权典型案例”,后还被《人民日报》评为“改革开放40年·40个‘第一’”。

  以求真之风守护公平正义

  “抽丝剥茧只为真,公平正义铸法魂”是张廷贵一直以来的座右铭。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一起生态领域的涉恶团伙案件上诉至南平中院。张廷贵经梳理后发现,该案的被告有15人,涉及被破坏的林地共600余亩,一审庭审笔录有277页19万字。“一定要切实把好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不枉不纵,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面对厚厚的卷宗材料,张廷贵没有退缩。

  在张廷贵和团队夜以继日的“抽丝剥茧”下,70余册卷宗和300余份证据均逐件查明核实,案件的最终审理结果得到了上级法院的认可。该案也被最高人民法院列入“2019年度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典型案例”。

  “求真,就不能就案办案、机械司法,要善于找到矛盾的根源。”张廷贵说。在承办南平市延平区950名村民诉某村村委会的3起林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中,由于林权历史遗留问题,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案件审理陷入瓶颈。

  “林权之争背后实际上是利益之争。”在多次与当事人沟通后,张廷贵找到了根源所在。他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以“尊重历史、调整利益”为原则,通过多次调解逐步缩小各方的利益差距。最终,历时5年的群体性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以向善之心守护民生民心

  “司法审判工作,说到底是一项‘守心’的工作。‘守心’,就要从每一起司法案件做起。”张廷贵表示。2019年,张廷贵调至武夷新区巡回法庭工作,开始办理民商事案件。虽然岗位变了、领域变了,但初心不改,张廷贵依旧秉承“如我在诉”的理念,努力办好每一个案件。

  2022年,张廷贵承办了一起遗产纠纷上诉案件。首次组织当事人调解时,各方争得面红耳赤,随时有可能大打出手。原来,案件当事人本是兄妹关系,父亲在离世前曾留下了两份内容截然相反的遗嘱:第一份遗嘱将案涉房产给了三名女儿,未留给儿子;第二份遗嘱则表明只留给儿子,未留给三个女儿。但三个女儿认为儿子在父亲生前未尽到赡养义务,父亲不可能将房产留给他。

  一审法院依据遗嘱订立的先后时间,判决案涉房产归儿子所有,处理结果并无问题,但如果简单维持,没有从根源上消除女儿们心里的疑虑,则无法彻底化解当事人心结。为此,张廷贵仔细对比了两份遗嘱,发现尽管首份遗嘱提到儿子未尽赡养义务,但从第二份遗嘱内容看出,儿子在后续有悔改表现,且父亲对儿子表示了宽恕。在仔细翻看案卷后,张廷贵发现老人在订立第二份遗嘱时,有律师在场,便立即联系律师核实情况。得知律师在见证时专门拍摄了订立遗嘱的视频后,张廷贵立即组织当事人观看,还原了客观事实。最终,二审维持了原判,兄妹都坦然接受了这一结果。

  “虽然判决结果没有改变,但我们所做的,不仅是为了案结,更要解开兄妹之间的心结,让‘事能了、人能和’。”张廷贵说。

  “选择成为法官那刻起,我始终认为,法官不但是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更是真善美的象征。”张廷贵说,“在工作中我要继续自重、自省、自警、自勉、自励,争做公正司法的先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