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磁灶最美基层调解员吴景伟:调解矛盾走在前

  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21日电(牛效礼 张清丹)基层调解员,在平安建设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晋江市磁灶镇基层调解员吴景伟运用“情理+德法”工作法,做实矛(盾)调(处)工作,十余年来调解各类案件超200起,第一时间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见到吴景伟时,他正在村调解室调解一桩邻里纠纷案。见双方争执不下,他改变了原来的调解方法,与村调解室成员一同来到双方矛盾发生地深入了解情况。经调查了解,吴景伟找到了问题根源,在做好双方的思想工作后,在他的调解下,双方握手言和。

  图为吴景伟(中)在调解工作中。
图为吴景伟(中)在调解工作中。

  邻里之间纠纷多用“情”和“理”的方法来解决,因为大家都是一个村的,低头不见抬头见,只要做通思想工作,换位思考,问题便会得到解决,吴景伟说,用“情”和“理”能解决很多问题,但对于一些疑难的问题,除了用“情”和“理”外,还要再加上“德”与“法”来推动解决。

  岭畔村,因世代烧制陶瓷而闻名,村里最多时有陶瓷、石材、纸箱包装等大小企业数十家。一次,某陶瓷厂员工老李(化名)因违反操作规程不幸身亡,因赔偿问题企业主与亡故家属互不相让,家属称解决不好就去镇里和市里上访。

  吴景伟介入后,一边做企业主的工作,另一边详细了解亡故家属的诉求,针对家属过高的赔偿要求提出调解意见。

  “咱们要求赔偿正当合法,但,赔偿要求要有理有据,不能偏离实际无理无据提出过高要求;企业要从和谐用工、关爱员工和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拿出最大诚意解决好善后问题”吴景伟的一番话,让双方之前对立的情绪舒缓下来。除了耐心调解外,吴景伟还协调企业方全力解决好亡故家属的食宿、用车及火化等相关事宜,经过一天半多轮次的协商,最终双方达成赔偿协议,一次性解决问题。事后,亡故家属特地来到村里,对吴景伟公正调解和贴心的服务表示感谢,一起潜在的越级上访案件就此化解。

  上述调解案例,仅是昊景伟日常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在村荣誉室和吴景伟的办公室,这满墙的荣誉和存放在文件柜里一个个调解成功案例的背后,是吴景伟和同事们日夜辛苦付出的见证,也是对吴景伟用心、用情、用力维护村民、企业和员工合法权益的无声褒奖。

  据了解,吴景伟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做调解工作以来,由于工作深得组织和群众的认可,2021年被任命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主抓综治和平安建设等工作。走上村领导岗位后,吴景伟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哪里有矛盾纠纷,他就会和同事们第一时间出现,截止目前,吴景伟已参与调解各类大小案件超200起,成功率超百分之九十。

  “我做了这么多年的调解工作,之所以得到群众和企业的认可,就是因为平时多加强学习,学习‘枫桥经验’,提高服务本领,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吴景伟如是说。

  图为吴景伟(右二)向磁灶镇司法所领导汇报村网格建设情况。
图为吴景伟(右二)向磁灶镇司法所领导汇报村网格建设情况。

  在基层做了近20年的调解员,吴景伟感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是关键。在上级的指导下,他们将全村设8个村民小组,5个二级网格,运用“智慧网格+”开展问题隐患大排查,通过日常走访、巡查第一时间发现网格内发生的矛盾纠纷。

  “如果没有第一时间发现矛盾纠纷,没有及时制止化解,极易发生事态升级,就会出现民(事)转刑(事)、刑转命(案)的严重后果”吴景伟说,每当遇到矛盾纠纷时,第一时间上门了解情况、第一时间控制事态、避免矛盾升级,已成为他和村调解室同事的习惯与共识。

  图为磁灶镇司法所所长陈卫星(左一)调研岭畔村予盾纠纷调解工作。
图为磁灶镇司法所所长陈卫星(左一)调研岭畔村予盾纠纷调解工作。

  据磁灶镇司法所所长陈卫星介绍,为更好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岭畔村在村委会设立了驻村警务室,并建立健全警调对接、诉调对接、访调对接、交调对接等联动机制,直接带动警情、访情、诉情的下降,将风险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岭畔村被晋江市评为四星级平安村,吴景伟获得平安之星(五星级)荣誉称号。

  图为岭畔村一角。
图为岭畔村一角。

  “调解矛盾纠纷我走在前,乡村振兴,更要争当领头雁”吴景伟介绍,世遗景点磁灶蜘蛛山窑址坐落于岭畔村,磁灶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列为第七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守着这么好的资源,要充分利用起来,为乡村振兴助力,为村民造福”。在吴景伟和村主干的积极推动下,岭畔村修建了磁灶窑陶瓷烧制技艺文化一条街,利用闲置空地建设了陶艺文化公园,还原了早期制陶作坊的流程,打造了“晋江市妇女儿童传统陶艺文化体验基地”,为儿童、村民及外地游客了解磁灶窑陶瓷烧制技艺、陶艺,制作陶品提供了学习和创造的空间,也为村里和磁灶镇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并成为晋江市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每年接待游客量超万人。

  图为向游客展示岭畔村制陶工艺。
图为向游客展示岭畔村制陶工艺。

  “游客来了之后,除了有地方看,还要有伴手礼拿,让游客成为我们村旅游的‘义务宣传员’”,吴景伟介绍,目前,村里已拥有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3人,泉州、晋江两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位,在他们的支持下,岭畔村推出了滴水兽、陶瓷夜壶、陶瓷围炉煮茶茶炉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将非遗文化和现代生活用品巧妙融合,一经推出很受游客及市场欢迎,“接下来,我们考虑的重点是如何再提升服务品质,让游客愿意留在村里住上一晚,让游客有地方看、有地方花钱、愿意花钱,增加村民的收入,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