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15日电(吴垚熹)走进福州高新区南屿镇五都村宁观自然村89号,曾经土木结构的传统合院式民居,在当地的精心修缮下,已经摇身一变成了青瓦白墙的“双院士文化馆”。
该文化馆根植于农业研究领域中具有“父女双院士”佳话的庄巧生院士和庄文颖院士的生平经历,它不仅是南屿镇的一张文化名片,更是推动乡村振兴、传承院士精神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南屿镇深入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要求,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繁荣兴盛乡村文化,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面梳理、挖掘、提炼和合理利用本市乡村文化资源,提升乡村特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了文化阵地有效、文化活动常态、文化标识明显、文化氛围浓厚的乡村文化振兴格局。
2024年初,福州南屿镇召开乡村振兴专题会。会议指出,双龙村、五都村作为该镇今年乡村振兴工作的“主战场”,务必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南屿将推动五都、双龙等乡村振兴示范村冲刺高级版,全面提升南屿镇乡村振兴品牌影响力、传播力、引领力。
走好“研学”路 发展之势强起来
近年来,凭借着五都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物产资源,村两委积极引进欧浦登果园、旗云谷、侠客谷,以及金鱼和锦鲤养殖、赏花采摘和观光旅游、农家乐等项目,初步形成了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以村集体带头的六月麻笋干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为支柱,有力地推动了全村的富民增收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五都村利用现有地理优势,以及天然的院士文化底蕴,集合市场化运营的思维,正通过招商引资,财政资金引领撬动,集合社会资金包括台资打造两岸青少年研学、美育基地。
据介绍,五都村将通过对五都大道现有项目串点、连线、带面,营造全村研学的业态分布,打造全龄研学旅游圈,结合当地特色“六月麻”笋、桑葚采摘、草莓采摘等季节性农产品,融入到研学课程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巧用五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平台,通过与在地项目企业的合作及财务架构,打通村集体资产增值增收的通道;同时也发展青少年农耕主题研学,打造两岸青少年研学基地。

蜗牛部落主题公园、研学基地周边景观亮化提升项目、五都研学基地民宿楼配套设施建设项目、闽台文旅研学基地……一个又一个项目正在五都村筹备落地,足见其发展势头之强。
下一步,五都村将以研学、美育、村BA赛事、四季果蔬节为引流,联动万丰农场、旗云谷、侠客谷等多家旅游、餐饮、娱乐、休闲类企业,以及欧浦登果园、兰花苑、桑葚采摘园等多个绿色种植、赏花、采摘类项目,形成较为成熟的旅游研学观光线路,唱响五都品牌知名度,引导本土企业劲往一处使。推进农产品区域化品牌打造,农产品深加工,探索预制菜市场及相关企业考察入驻,提高亩产农产品的市场附加值,供应农家自产自销的特色菜系,有效引导村民创业致富。
打好“双泉”牌 致富之路热起来
2023年8月,福州市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公布《2023年福州市乡村振兴星级村名单》,其中,南屿镇双龙村获评福州市乡村振兴四星级村。

双龙村位于南屿镇西南部、大樟溪两岸,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古便以丰富的火龙温泉和水龙矿泉闻名远近。2004年,双龙村开始围绕泉水做乡村旅游,打造温泉文旅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不仅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村落也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一直以来,双龙村全力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底蕴,因地制宜打好“两泉”牌,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打造“山、泉、水”特色产业品牌。

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双龙村引进矿泉水企业开发“水龙矿泉”,每年可采集优质矿泉水3000多吨,远销北京、上海等城市;开发“火龙温泉”,建设日产量达500余吨的温泉营业场所。在解决村民就业问题的同时,还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村民、企业三方共赢,真正让“双龙”活起来。
对于未来,双龙村目标清晰:因地制宜打好“双泉”牌,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业,打造“山、泉、水”特色产业新品牌,实现村集体、村民、企业三方共赢。

据南屿镇乡村振兴办透露,下一步,该镇将深入挖掘南屿镇文化历史底蕴,以水西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父女双院士”品牌建设为引领,以谋划打造院士文化研学基地项目为核心,强化五都金鱼产业园和双龙温泉澡堂两大龙头优势,串联尧沙、五都双院士、茂田省委电台旧址、桐南酸枣糕、双龙温泉产业等具有南屿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鼓励“蓬莱”名宿品牌升级发展,让南屿乡村振兴的品牌辨识度更加鲜明。
南屿将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