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7日电(钟敏敏 洪超凡)梧塘镇位于涵江主城区北部,聚集了近千家传统鞋服制造、电子器件、家具展销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辖区内务工人员达1.5万余人。为了更好地化解劳资纠纷,2012年,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人民法院将涵江区劳动争议诉讼纠纷案件统一归口由梧塘法庭集中管辖受理。三年来,梧塘法庭共妥善审结劳动争议纠纷案件400余件。
近年来,梧塘法庭积极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能动司法,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做实劳资纠纷案件诉源治理,止讼于未发、解纷于萌芽,推进新业态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决,将“公正与效率”主题落到了实处,有力保障、守护了农民工的薪资,彰显司法能动新“枫”景。
心系群众关切
“我每天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的,按时给公司配送鲜奶,从未出现过错漏。现在公司说辞退我就辞退我,我一定要讨个说法!”
日前,鲜奶配送员翁先生不满某乳业公司更换配送工作站点的位置,与某乳业公司产生分歧。因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某乳业公司终止了与翁先生的合作。翁先生对此愤愤不平,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其与某乳业公司存在劳动关系,某乳业公司应向其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
梧塘法庭法官林冬收到案件材料后,通知双方交换证据,同时着手调解。“公司通过第三方平台派单给他,他按照订单配送。我们之间并不是劳动关系而是承揽关系。”公司的诉讼代理人表示。
林冬根据双方诉辩焦点,找到了案件的症结,即双方之间是代理销售合同关系还是劳动关系?
面对新类型、新业态案件的纠纷,林冬着实不知从何下手。就在她一筹莫展之际,她突然想到了法答网平台。在法答网平台上,通过检索新业态劳动者指导性案例,林冬迅速找到了判别的关键。劳动关系的核心特征是“劳动管理”,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应综合考量有无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组织从属性及从属性的强弱。经过一番抽丝剥茧,林冬理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发现当事人双方签订的《代理销售合同》并不符合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翁先生诉请的与某乳业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主张不能成立。
在林冬的主持下,经过多轮次的调解,双方最终握手言和,达成一致调解意见。某乳业公司当即向翁先生支付了合同违约金。
这只是梧塘法庭妥善化解劳动争议纠纷,充分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个缩影。
为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工作,梧塘法庭组建了两个劳动争议案件审判专业团队,定期召开专业法官会议,组织学习新类型劳动争议案件指导案例,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做好裁审衔接,统一裁判尺度,促进仲裁与诉讼优势互补,共同化解辖区劳动争议纠纷。
抓好诉源治理
“感谢法官,我的辛苦钱终于讨回来了。”近日,梧塘法庭诉前成功化解了一起劳动争议纠纷,获得了当事人的高度认可。
原告林女士原系被告某房产公司的销售人员。2023年9月,某房产公司单方口头宣布解除与林女士之间的劳动关系。其后,林女士多次向公司催讨应付的工资、佣金等,但公司均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无奈之下,林女士只能寻求法院的帮助。案件承办人翻阅证据材料后,认为该起纠纷事实清楚、涉案标的不大,适宜诉前调解。
调解现场,双方你一言我一语激烈地向法官表达自己的主张。林女士述说着自己的艰辛,“我辛辛苦苦卖房、卖车位,公司拒付工资和佣金,实在太没道理.。.”某房产公司的经理则道出了无奈,“公司都要倒闭了,现在没钱付.。.”
法官认真听完双方的诉求后,耐心细致地与双方沟通、释法析理。最终双方各退一步,达成一致意见,并当场签订调解协议。至此,该案圆满了结。
劳动争议纠纷,一头连着就业者,一头连着市场主体,处理不当既可能伤了劳动者的心,也可能增加企业的经营压力。梧塘法庭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始终践行“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坚持法理并用,促进矛盾高效化解;秉持“抓前端,治未病”的理念,针对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的企业存在的问题、隐患及风险等,及时发出司法建议,促进企业合规、合法经营。
坚持为民司法
近年来,梧塘法庭以“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加强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的推广使用,积极拓宽案件调解渠道,将辖区网格员、陪审员调解力量引进来。同时,选派精干力量下基层,深入一线指导乡镇人民调解工作,让劳资双方少出门、少跑路、少折腾,切实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以及维护农民工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此外,法庭还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广泛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劳资双方法律意识,将法治力量嵌入基层治理的链条,服务社会长治久安。加强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通力协作,做好辖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深入打造新时期学习传承“枫桥经验”的梧塘调解品牌,着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社会效果。
征程万里风正劲,奋楫逐浪勇争先。梧塘法庭将赓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激活司法服务“神经末梢”,探索司法为民新路径,服务辖区经济发展,绘就人民心中美好“枫”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