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名片
陈文令
安溪洞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谷溪金谷段民间河长
中新网福建新闻4月28日电(吴冠标)一项亲溪艺术工程,一个融入乡愁的艺术方案——这是民间河长陈文令金谷溪的“治理”规划。
金谷溪流经泉州市安溪县金谷镇,潺潺溪水流过小镇,与当地错落的传统闽南建筑和新式小楼,相映成趣。老人、小孩、各地游客漫步溪边,组成一幅生动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图画。

绘就这幅作品的艺术家是陈文令,一位从安溪走向国际的雕塑艺术家。他对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四十年后带回家乡,创造出了“留住乡愁记忆”的金谷溪“作品”。
“我离开故乡快40年了,现在应该回来反哺家乡了。”凭借金谷溪“作品”而获得泉州市首位“乡愁河长”荣誉的陈文令,对故乡表达出了无限的情感,他说,“金谷溪孕育滋润着我的艺术生命。如今,我要用我的能力,将她朝着健康乡村文明生态的方向装点打扮,让她以美丽的姿态永不停息地流向远方。”
家乡河 被打造成鲜活的“艺术公园”
“我喜欢将作品放在蓝天大地之间,可以服务所有人,不挑观众,所有都可以在雕塑上坐一会。”这是陈文令的艺术理念。
2021年,陈文令将这个艺术理念在家乡的金谷溪变成了现实。
2021年,金谷溪正面临防洪设施标准化改造,得知这个消息的陈文令就萌生了在家乡建设艺术公园的想法。在金谷镇政府的支持下,他决定自费出资,利用毕生所学和相关资源在家乡金谷溪300米的溪岸投资建设了金谷溪岸艺术公园,并无偿对外开放。

经过多次讨论协商,他确定了“金谷溪岸”是一个由艺术家创作的公益性艺术项目,一项人与各类生物都能亲近溪水的艺术工程,一个融入乡愁乡情的在地性艺术方案。
没有图纸,全凭构想,从2021年11月开始,陈文令便带着工人马不停蹄地在溪岸上展开他的大地艺术创作。砌河岸、造戏台、塑景观、立雕塑……他从安溪历史文化中找灵感和资源,把原生态民俗、信仰文化融入这个艺术园之中,筑造出了一个“永不落幕的乡愁艺术溪岸”。
从一开始,陈文令就没把自己当成是家乡的投资者,到乡下圈地“卖门票”。因为他清楚,如果那样做,事情就办不成,但真心实意地以公益的方式,把金谷溪岸做成一个公园,反而能得到大家的喜爱和认可,激活人气,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机会。
同时,陈文令还将自己最有代表性的《仰望星空》《行走的人》《羞童》等8件在地性艺术创作作品竖立在岸基上和溪流里,当地的山、水、山村也因为当代艺术品的介入而更加迷人。
在陈文令的努力下,一个与河流水环境交相辉映、寓艺术创作于大自然之中的水景艺术作品赫然展现在人们眼前,金谷溪岸艺术公园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循迹而至,小小的村庄人潮如织。乡村人开始在这里营生,还能惬意地在此休息散心,整个金谷村成了一个可居可游、可产可商的现代新农村。
金谷溪岸艺术公园也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家首个自主创建的公益性艺术公园。
故乡情 将镌下传承千年的“乡愁诗歌”
2022年,为凝聚各界乡贤治理河湖的新力量,更好激发乡贤情系乡土、致富思源的乡愁情怀,发挥乡贤群体在基层河湖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泉州市建立了“乡愁河长”制度,首批选聘1000名“乡愁河长”。
于是,创新打造金谷溪岸艺术公园、帮助家乡母亲河提升水流域治理水平的陈文令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乡愁河长”,这让他为家乡作一些贡献初心得到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接下来,我想在故乡的大地上,镌下一支可传承千年的乡愁诗歌。”
除了助力乡镇文旅融合,2023年10月,陈文令还运用他在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的校友资源,引导学院“城乡艺术研究所”落户金谷溪岸艺术公园。同时,协助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在金谷溪岸艺术公园设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大学生在金谷镇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和支教活动,为家乡培养乡村艺术人才,帮助周边乡村提升村容村貌,让金谷溪岸艺术公园变成乡村振兴发展的引擎。
近日,陈文令获评福建省第三届“十大最美民间河长”。他对未来也有着自己的规划:“作为‘乡愁河长’,我要把这条河管理好,管理到能够亲水亲绿亲众生。希望在未来能够付出我的一点微薄之力,与政府和村民一起,共建更加美丽的河湖和美好的安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