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苏顺琪:打造山水交融的新华亭

  河长名片

  苏顺琪

  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党委书记

  木兰溪华亭段河长

  中新网福建新闻4月28日电(叶艺琳)一张木兰溪(华亭镇)全流域系统治理作战图,在苏顺琪的墙上尤为抢眼。

  “这里的生态廊道建设修缮今年会加快进度,让华亭再多一个休闲散步的地方……”指着地图,苏顺琪将他负责的木兰溪华亭段每一个景点、每一个设施成竹在胸,娓娓道来。

  木兰溪总长度约17.5公里,流经华亭镇18个村(居),治理难度不小。

苏顺琪(右一)带队巡河。受访者供图
苏顺琪(右一)带队巡河。受访者供图

  自2018年9月担任木兰溪华亭段河长以来,苏顺琪时刻谨记“守一方水土,护一河安澜”的初心,将木兰溪综合治理、提升流域水质当成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强化污染源头治理,加大日常巡查力度,扎实开展“六清六化六方”攻坚行动,着眼木兰溪华亭段的生态价值和旅游潜力,全力打造“山水交融、产业高端、人文和谐、宜业宜居”新华亭名片。

  治标 更要治本

  木兰溪流域覆盖面广,汇水支流多,源头管控是木兰溪全流域综合治理的难点之一,也是苏顺琪必须攻克的难题。

  担任河长后,他用脚步丈量着木兰溪流域的长度和广度,一次次的巡河考察,他完成了治理前的实地调研工作,全面开展污染整治行动。

  通过走访调研得知,在华亭镇后山村有20多家芡实加工厂,均采取水洗芡实脱壳的传统加工方式,将污水偷偷地直排入溪,对木兰溪流域水质造成了污染。

华亭河长制宣传栏。叶艺琳 摄
华亭河长制宣传栏。叶艺琳 摄

  在多次发放停产整改通知书仍不能完全根治的情况下,苏顺琪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应对措施:在拆除20家芡实加工煤灶及烟囱等加工设施的同时,积极引导帮助业主改进加工工艺,将传统的、污染环境的工艺,改进成环保的加工方式,从源头上有效地遏制了污染源的产生。

  通过他大刀阔斧的工作,清查了大量的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农村养殖场、企业排污等违法行为,排查出木兰溪流域排污口及污染源840个,将木兰溪华亭段的污染源一扫而光。

  为了治本,苏顺琪依托“莆田市智慧河长综合管理平台”和“农村污水智慧平台”,实现水域实时监控管理。据介绍,在这两个平台上,可以实时在屏幕上看见断面水质达标统计情况和收集池污水流量数据,实现雨情、水情、水质实时监测。

  创新 打造“埔柳模式”

  看着如今木兰溪华亭段的长岭溪畔,一幅“田中有景,景中有人”美丽画面,苏顺琪由衷欢喜。当得知自己因治水成绩而获得第三届福建省十大“最美基层河长”荣誉时,苏顺琪表示,这是对他工作的肯定,也是鞭策。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继续探索木兰溪长治久清的治理模式。

木兰溪华亭段的长岭溪畔。叶艺琳 摄
木兰溪华亭段的长岭溪畔。叶艺琳 摄

  事实上,苏顺琪在工作过程中,已经探索创新出了一个名为“埔柳模式”的农村污水治理新模式。该模式以“三级沉淀(即三格式化粪池+污水收集池+污水提升站)、巧用沟渠、分片收集、加压抽取”的方式,用“包工不包料”的施工模式,在全镇范围内全面推开农村污水项目建设。在该模式下,累计新建污水管网660公里,新建污水收集池147个,完成全镇34个村(社区)农村污水项目,不仅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助力木兰溪水质稳步提升,还得以在全市、全区范围内作为典型进行推广。

  融合 赋能文旅

  从水患频发到如今被评为“全国最美家乡河”,再到闻名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样本,获得这样的成绩,苏顺琪的积极探索与大胆创新治水工作不可忽视。

苏顺琪(左)查勘西湖溪水系治理情况。叶艺琳摄
苏顺琪(左)查勘西湖溪水系治理情况。叶艺琳 摄

  无论是以长岭溪为试点,建设的城厢区首个幸福河湖主题公园,还是在城厢区率先完成河长办“八有”标准化建设,采取无人机航拍、电瓶车巡河等方式,推进河湖管理现代化等措施,所获得的成就是沿溪群众的生活改善、赞不绝口,外地游客的欣然前往,以及河长考评连续三年全区第一。

  灵秀的绿水、宜居的环境已成为美丽的华亭新名片。

  “木兰溪华亭段不仅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其生态价值和旅游潜力更是不可小觑。”基于这样的认识,苏顺琪展开了他未来治水的新规划。

苏顺琪(右)调研顺达沟水系治理。受访者 供图
苏顺琪(右)调研顺达沟水系治理。受访者 供图

  他介绍,下一步华亭镇将利用木兰溪这个天然优势,展示兰溪两岸村居治水历史;在长岭溪两岸将增设生态廊道,辅以历史人文景观建设、全民健身器材添置,打造集运动休闲、生态美化、夜间景观、治水文化等于一体的幸福河湖主题公园样板,融入木兰溪“十里风光带”建设……彻底将治水融入当地的文化旅游建设中,让华亭人共同参与到幸福河、幸福工作、美好生活的建设中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