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4月21日电(黄婷婷)2024年,是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成立35周年,也是中印尼“两国双园”抢抓新一轮对外开放机遇,奋力打造“一带一路”新旗舰的一年。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成立35周年暨第九届主席团会员代表大会于4月1日至4日在福建福清举行。
现场,14个国家和地区,近400位海内外乡亲出席,其中就包括著名侨领陈瑞平先生。

人物名片:陈瑞平,1955年出生于福清市城头镇,1994年远赴阿根廷创业。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列席委员,福建省第十届、第十一届政协特邀委员,兼任阿根廷华侨华人联合总会主席、阿根廷中华工商企业联合总会主席、阿根廷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永久荣誉会长、阿中福清会馆董事局永久主席。

远赴南美创业、竭力保护侨界权益、捐资购建阿根廷福清会馆、促进中阿经贸友好往来……在外打拼30年,事业有成的陈瑞平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位深受乡亲们爱戴的优秀侨领。多年来,他的人生从不缺少闪光点。
近日,春日里一个温暖的午后,在陈瑞平的老家福清市城头镇星桥村,记者走近他,面对面了解这位敢于闯荡南美“福清哥”的非凡经历及爱国爱乡情怀。
骨子里流淌“拼搏”基因
曾创办福清首家电子类乡镇民营企业
在福清市城头镇星桥村,一幢并不起眼的小洋楼便是陈瑞平的家。
小院温馨且惬意,走进小院,客厅里大面积的照片墙映入眼帘。“这些照片可以说是我闯荡阿根廷30年最好的见证,也是我人生中一笔无形的财富。”陈瑞平笑着说道。

而他对于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活动时间、地点等信息都“如数家珍”。一张张照片,仿佛就在诉说着他多年来的点点滴滴。
斟上一壶茶,关于他的创业故事,脸上始终保持微笑的陈瑞平与记者娓娓道来……
“因为当时福清贫穷,与众多福清人一样,我骨子里有着创业经商的念想,每天摆在面前唯有的一条出路,就是‘拼搏’……”
陈瑞平回忆说,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上高中的他课余时间就喜欢鼓捣小买卖。高中毕业后,他应征入伍,5年里先后立功受奖6次,复员后被分配到供销部门工作。本来他可以跟平常人一样,按部就班地上下班、过日子,但是随着当老板念头的与日俱增,他变得“不安生”起来。
勇吃螃蟹的他说干就干。1982年4月,仅仅27岁的陈瑞平与人合伙创办福清市星桥电感元件厂,这也是福清第一家电子类乡镇民营企业。企业主营彩电配套变压器,经营得风生水起,产品获电子工业部部优产品,还捧回了“星火奖”。
也许是福清人性格使然,敢闯敢拼的陈瑞平很快就不满足自己的“村办企业”,1990年,他独资在福州创办了汽车电器厂,与全国各地的汽车零部件进出口企业业务联系频繁,产品出口东南亚、美国等地。这也为他日后成功地“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寻求全新发展舞台
“不小心”成为阿根廷侨胞
1994年4月8日,为了其工厂更好地拓展国际市场,陈瑞平来到了美丽富饶、气候宜人的阿根廷,寻求全新的发展舞台。

在阿根廷为期半年的实地考察后。他发现阿根廷汽车配件广阔,中阿经贸完全可以互补共赢。随后,他正式投资移民阿根廷,以汽车配件为切入点进一步开拓事业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陈瑞平优质的产品和公道的价格,很快便吸引了一位在阿根廷的台湾商人,几番交往后,双方就确定了合作意向,台湾商人负责在阿根廷销售产品,陈瑞平则在中国负责产品的生产及组织货源。
但创业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帆船,并非一帆风顺。就在第一个货柜发出后,合作伙伴台湾商人却意外去世了。万般无奈下,陈瑞平只好自己“扛下”所有的相关工作,开拓市场、经营销售、报关纳税等具体工作将陈瑞平“绑”在了阿根廷并从此留在了那里。
最初只是想顶着华侨身份,更好把产品卖到海外的他,也因此“不小心”真正成为了一个阿根廷侨胞。
置会馆安心家
为旅阿乡亲创一方净土
人人都说,美丽富饶的阿根廷是南美洲的一颗璀璨“珍珠”。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福清籍华人移民数量日益增加,其中福清人居多,便有人提议成立“福清同乡会”。
但在陈瑞平看来,要有雄厚资金支撑才能确保同乡会会务持续、顺利开展,而当时有许多乡亲初到阿根廷,还没有较稳定的经济来源,在阿根廷成立“福清同乡会”的条件尚未成熟。
他提议,先成立企业商会。与同乡会不同,企业业主是商会的主要会员,他们各方面实力都较好,再加上会员需要定期向商会交纳会员费,更能确保商会会务的正常开展。陈瑞平意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并恳请他为商会命名。

1996年1月,阿根廷三福企业商会正式成立,陈瑞平高票当选首届会长。陈瑞平说,既然挑起了这个担子,那就要“有所为”。在他的带领下,当地很多企业主无条件、无报酬地参加商会工作,加入到保护侨民利益的行列。

三福企业商会成立三年后,在其规模不断增大,新侨不断增多的情况下,1999年12月,陈瑞平倡议组成福清同乡会。而随着三福企业商会和福清同乡会人数日益增多,乡亲们一直渴望在阿根廷有个共同的“家”,于是陈瑞平便牵头组织乡亲捐资购买会馆。
2004年6月,会馆举行了隆重的开馆盛典,这栋坐落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独立大楼,成为了福清会馆所在地,也成为了数万名旅阿福清人共同的“家”。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阿中福清会馆已成立20周年。这20年来,阿中福清会馆为侨界建立了联谊乡情,凝心聚力、扶助社团、共谋发展的良好平台,也为中阿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友好交流交往和合作搭建了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平台。
“对祖国的心,
走到哪里,都不变!”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身在异国他乡,陈瑞平始终情牵故土,心系祖国。在他看来,祖国的富强,是海外游子的坚强后盾。作为华夏子孙,他十分珍惜祖国的声誉和民族的尊严,不管身在何方,心总是与祖国母亲一起跳动。

陈瑞平的爱国行为,从不止在言语,更在于行动上。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遇炸,陈瑞平率领三福会成员2000多人到驻美使馆抗议;2008年4月10日,陈瑞平组织在阿侨胞护卫火炬,确保奥运圣火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传递活动顺利进行;2015年为纪念与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他组织在阿各侨社举办4场形式多样活动,引起侨界很大反响。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当灾难来袭时,尽管与祖国灾区远隔万里,但陈瑞平与旅居海外的所有华侨华人一样,思念之情、焦虑之意,拳拳爱国之心溢于言表。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在他带领下,在阿侨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积极向灾区捐款,奉献爱心;南方罕见的冰雪灾害消息传来,他率旅阿华侨华人慷慨解囊,用于希望工程,支持灾后重建。江西吉安市金坪华侨子弟学校、湖北神农架林区下谷中心学校的师生们无不被在阿华侨华人的大爱打动,深深铭记着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
文昌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年来,陈瑞平还致力于文昌文化的传承弘扬,以文昌文化为纽带与台湾同胞开展文化经济交流交往活动,携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近年来,陈瑞平在阿根廷经商的同时,还把投资触角延伸到了故乡,创办了福建安第斯门多萨酒业有限公司,并计划借“两国双园”政策的东风,在酒业投资方面有所作为。他热切呼吁,在阿乡亲不仅要做祖国建设和家乡发展的见证人,更要成为主动参与者,共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出一份力,共享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荣光!
陈瑞平先生曾在采访中说,自己多年来任劳任怨地为侨界奔波,他问心无愧也无怨无悔。这是许多侨领思想境界的真实写照。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世界各地才得以拥有强大的华侨社团,凝聚起海外华侨华人的爱国热情,抚慰着一颗颗海外游子漂流的心。
飞跃半个地球远,万水千山总是情。正如陈瑞平先生所获的国侨办“服务侨社杰出人士”称号荣誉所言,这是是他赤子之心的见证,也是祖国母亲对他贡献的肯定和鼓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