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深化闽台乡建乡创合作 福建宁德打造融合发展新支点

  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31日电 (吴允杰 叶金秋)乡村振兴,已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载体,为两岸青年提供广阔舞台。如何更好地让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成为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桥梁纽带?

  30日下午,福建省宁德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林岩峰,宁德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主任许丽斌,联同宁德市委台港澳办、市住建局、市水利局以及蕉城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赴宁德市蕉城区七都镇外洋新村调研闽台乡建乡创合作。

  宁德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林岩峰(左三)一行实地察看外洋新村的基础建设和人居环境。叶金秋 摄
宁德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林岩峰(左三)一行实地察看外洋新村的基础建设和人居环境。叶金秋 摄

  林岩峰表示,深化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是福建加快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两岸青年建筑师携手共同营造乡村,并通过业态培育助力乡村振兴。

  外洋村,系少数民族山区村、老区基点村。因水库建设需要,外洋村除郑坑自然村外,其余全部搬迁安置到七都镇六都村旁的外洋新村,安置地面积86亩。当前,该村正积极对接台湾团队,计划对标宁德市金牌旅游村创建标准,打造农文旅融合的省级闽台乡建乡创样板村。

  宁德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林岩峰(左三)一行实地察看外洋新村的基础建设和人居环境。叶金秋 摄
宁德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林岩峰(左三)一行实地察看外洋新村的基础建设和人居环境。叶金秋 摄

  2022年以来,宁德市政协、市台港澳办及台湾团队先后多次到外洋新村考察后认为,该村具有人口集聚、发展潜力大、政策保障强、区位条件好、自带“流量大”、示范带动效应强、建设资金保障高、小区管理模式可快速打造等优势。

  许丽斌建议,集合多方资源、各部门力量和新兴业态,创造新领域、新场景、新融合典范,打造闽台融合乡村振兴样板区。

  因水库建设需要,搬迁安置后的外洋新村。吕若萱 摄
因水库建设需要,搬迁安置后的外洋新村。吕若萱 摄

  当天下午,林岩峰一行实地察看了外洋新村的基础建设和人居环境,并进行座谈交流。宁德市委台港澳办副主任何孟宣认为,外洋新村具有基础条件好、文化底蕴深厚等特色优势,开展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创建,可以有效带动农业、文创、旅游等产业发展。

  “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人才交流是关键因素。”参与调研的宁德市政协委员吕巧琴建议,着力在闽台乡建乡创人才“引、育、留”上下功夫,打造闽台青年“互学共享”平台。

  宁德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林岩峰一行座谈交流。叶金秋 摄
宁德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林岩峰一行座谈交流。叶金秋 摄

  近年来,与台湾一水相连的宁德市,以乡建乡创为抓手,吸引台湾规划建筑师深入乡村,开展“陪护式”服务,从规划设计到创意营销,多层次带动产业发展,现已累计引进27个台湾团队、86名台湾人才参与乡建乡创,服务53个村庄项目。

  宁德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林岩峰讲话。叶金秋 摄
宁德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林岩峰讲话。叶金秋 摄

  林岩峰表示,要找准结合点,巧用政策叠加,将乡村振兴和两岸融合发展结合起来;发挥优势面,转化发展优势,通过业态培育,实现新业态新模式的良性发展;引进好机制,实现经济、社会等多重效益,让老百姓富起来,助力两岸融合发展。

  蕉城区区长陈绍曦、副区长钟玲玲一行在外洋新村考察调研闽台乡建乡创工作。叶金秋 摄
蕉城区区长陈绍曦、副区长钟玲玲一行在外洋新村考察调研闽台乡建乡创工作。叶金秋 摄

  当天上午,蕉城区区长陈绍曦、副区长钟玲玲一行赴外洋新村考察调研闽台乡建乡创工作。陈绍曦表示,外洋村的地理条件好,毗邻宁德市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后期发展空间大,落地实施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不仅契合移民政策,且大有可为;同时,通过乡建乡创这一纽带,可以有效促进闽台交流合作。

  蕉城区区长陈绍曦(前排左二)一行在外洋新村考察调研闽台乡建乡创工作。叶金秋 摄
蕉城区区长陈绍曦(前排左二)一行在外洋新村考察调研闽台乡建乡创工作。叶金秋 摄

  “外洋村的区位优势以及附近的产业发展,为村落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遇。”钟玲玲在座谈会上表示,台湾团队的设计思路,特别是运营思路上和业态孵化上,有创新、有办法、有想法,擅于从细微处构建美好空间。

  蕉城区区长陈绍曦一行座谈交流。叶金秋 摄
蕉城区区长陈绍曦一行座谈交流。叶金秋 摄

  蕉城区文体旅局局长谌基顺也认为,要提前布局和考虑区域运营、业态打造,统一盘活、管理和运营闲置资产,激活乡村振兴活力,打造形成北部新区的一个示范村。

  蕉城区区长陈绍曦讲话。叶金秋 摄
蕉城区区长陈绍曦讲话。叶金秋 摄

  七都镇党委书记谢建果告诉记者,座谈会上已明确了一个工作专班、创建定位、团队进驻、项目业主、资金来源、部门协作和工作推进七个事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