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2月11日电(陈妃 陈仁萍 陈圆)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施行。
司法建议工作是人民法院落实“抓前端、治未病”理念,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类案多发高发的重要抓手,是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是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人民法院通过提出司法建议与相关部门良性互动,有利于及时堵塞漏洞、补齐短板,促进社会治理更加科学、规范、高效。
2023年1-11月,武夷山法院围绕服务大局、司法为民,主动延伸司法职能,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聚焦社会基层治理薄弱环节、行业管理漏洞等,靶向发力发出司法建议10份。
为行业管理“出良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而人社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该院在审理茶企用工纠纷案件中发现,部分茶企用工存在不规范用工、季节性用工难、劳动保护意识薄弱、劳动争议纠纷调处难度较大等现象,引发矛盾纠纷。遂经过充分调研后,向当地人社局发出司法建议,促进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强化纠纷排查,进一步规范茶企用工管理,从源头预防,切实推进市域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加强社会治理。今年以来,武夷山法院劳动争议模块诉源案件降幅33.33%。
为道交安全“谋良法”
强化民生权益保护,围绕未成年人保护、乡村道路管理等问题发出司法建议。在审理一起村民诉某镇政府生命权纠纷案件中,发现乡镇道路存在管理不到位问题,遂建议镇政府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完善乡镇道路警示设施,同时强化村民安全行驶意识。镇政府高度重视并迅速回应,细化举措落实整改,突出重点建章立制,投入专款安装震荡线,设置道路护栏。
为民生实事“开良方”
汇聚职能部门协同治理合力,积极化解婚姻家庭纠纷。在审理一起离婚后追偿按揭贷款案件中发现,案件当事人在民政局办理协议离婚后,陆续产生离婚后财产纠纷、所有权确认纠纷、变更抚养关系纠纷等4个诉讼案件。据统计该院受理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离婚纠纷案件占比较大且呈不断上升趋势。据此,向市民政局提出建议,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完善婚前培训课程、发挥调解缓冲作用、建立沟通联系机制等三点建议。后民政部门予以采纳并回复,表示将进一步健全机制,畅通信息共享渠道,以守护“小家”和谐促“大家”平安。
下一步,武夷山法院将继续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深化诉源治理的作用,做实做优“抓前端,治未病”,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期待,更好发挥司法审判工作在促进完善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应有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