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2月9日电 (记者 张丽君)日前,国家碳计量中心在福建南平正式揭牌,成为全国4个中心之一。集聚“双碳”高新创新资源,加快招引碳计量人才提上日程,以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体系,抢占“双碳”产业发展全国的新高地。
2023福建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暨碳计量人才峰会12月初在延举行。国内“双碳”领域的知名院士专家、国家部委司局领导、高校学者、行业精英等齐聚福建南平,交流思想,凝聚智慧,共探“双碳”目标下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新路径。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池天河,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厦门大学陈嘉庚讲席教授洪明辉,福建省政府副省长常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计量司司长刘红亮等嘉宾出席福建省南平碳计量中心、福建省南平国碳创新研究院等揭牌仪式。

会议期间,刘红亮在致辞中说,计量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基础,是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目标的重要保障,对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孟瑜致辞时表示,未来依托国家碳计量(福建)中心,建设生态价值核算中心,研究自然资源和生态资产定价的理论方法,开展区域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价值核算,针对卫星遥感在工业碳排放、生态碳收支、碳循环等领域的关键技术进行应用拓展。
同时孟瑜说,将围绕南平建设卫星对地观测下的森林碳指标监测体系应用示范基地。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建阳区、邵武市、顺昌县、光泽县等地共建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用基地,各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特长,建设研发机构等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参与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多样性保护、崇阳溪生态修复、国土资源管控等相关工作,推动空间新技术赋能国家公园监管、城市高质量发展等应用落地。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在致辞中表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核心任务,碳计量、碳监测、碳核算为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建设碳计量标准体系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期待,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获批建设,将汇聚碳计量领域英才,通过开展碳排放、碳核查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碳计量器具、碳计量诊断、碳计量审查等技术服务,搭建碳计量公共服务平台,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会议为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学术委员会专家颁发聘书,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成果和“揭榜挂帅”项目,公布了第二批南平市科特派院士专家工作站、第一批“才聚武夷”联络处、大中专院校人才工作站、在京医务专家和在京闽籍医务专家工作室、“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暨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人才驿站名单,并为引才使者和引才志愿者颁发聘书。
南平工业园区在会上作“双碳”产业招商推介。“才聚武夷”电子人才卡综合服务平台、形象标识、宣传口号、人才主题曲正式发布。
会议还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