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一根淮山一条“金” 法官帮你来守护

  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29日电(周丽燕)立冬后的麻沙,阳光与大家嬉闹,一会儿在大地上尽情描画,一会儿又躲进厚重的云层。走在环带一号风景道上,一簇簇成片的“绿”映入眼帘。

  走到江坝村村口,“福建淮山第一村”伫立在跟前。那成片的“绿”,便是麻沙镇江坝村的淮山田,陈大伯穿着工作服、踩着沾满泥沙的雨鞋,正弯腰在这片“绿”里刨出一根又一根土土的淮山。

  “我们这儿的淮山,那可是福建省内响当当的!”位于武夷山南麓的江坝村气候温暖湿润,土质也疏松肥沃,生长出来的淮山口感粉糯,品质好,销路自然不愁。

  铁锹一锄,描着淮山的形状挖出沙土沟,陈老伯小心翼翼地拽出一根根粗壮又肥硕的淮山,新鲜的、混着泥土气息的淮山完整的展示在我们眼前。“你们看,我动作还是很麻利吧,种了十几二十年的淮山了。”陈老伯骄傲地说道,“我们本地人都叫它‘薯子’,像这紫色的薯子,我们一般就是用来做‘薯糕’的。”说到这个“土名字”,建阳法院麻沙法庭干警们和陈老伯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老伯,今年收入怎么样呢?”干警们一边帮忙收捡,一边拉起了家常。“我是还可以啦,自己家里留点吃,其他的我们有合作社会来收,旱涝保收的。”他笑到。

  “你们卖淮山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买卖过程中是否有遇到纠纷,例如拖欠货款等情况。”法官钟金凤询问到。

  去年,村里有人因为买卖过程中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只口头约定,出现了纠纷,特意到法庭咨询过,这也让大家第一次认识了了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清楚地知道再遇到类似纠纷,村里该如何申请法院介入去获得更好的解决方式,这让江坝村村民时刻都有了维权的底气。

  “我们村的淮山,大家都说是泥巴地里的‘金条’,每家每户都种,又赚钱又顾家,是我们的宝贝!”

  如今,“江坝淮山”不仅是地名和农产品结合的简称,也已成功入选了“武夷山水”的品牌产品,成为建阳当地农产业的特色品牌、金字招牌。

  法庭是最前沿的司法阵地,鉴于“江坝淮山”“扁溪草莓”“水南葡萄”等具有地理标志性的特色产品都是鲜活农产品,不宜长时间搁置,2022年以来,麻沙法庭在司法护航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扬“枫桥经验”,运用好“法律特派员”制度,多次深入西片区特色农产品种植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专门就生鲜农产品的买卖、仓储、运输、加工、种植等环节,联系相关行业的科技特派员,结合民法典合同编的相关规定,对存货人、保管人的相关风险进行指导、告知,助力农产品交易市场健康运行,实现“科特派+法特派”的双重护航,让农户既知晓如何增产,又懂得如何防范交易风险,共同守护建阳特色农产品招牌。

  同时,法庭定期开展集中宣传活动,组织干警深入农产品市场“现场说法”,考虑到一些农户行动不便,或是农忙时节脱不开身,便入村入户进田间,做到需求在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帮我拍张照可以不?我想和我的“小金条”合个影。”陈老伯笑意的声音传来。

  “当然可以呀陈老伯!”

  “来,321,茄子——”按下手机快门键,照片定格在江坝淮山田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