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27日电(杨炼荣 李爱华)今年夏天,炎炎烈日下,同学们“全副武装”,身穿防晒衣,头戴遮阳帽,或蹲在草丛里,或弯着背脊,一手拨开花,一手拽出杂草……清流县城关小学的同学们在实践基地乐此不疲地劳作。

清流县城关小学通过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开设“田园劳动课程”,带领学生“走出去”进行劳动实践,让传统意义中的劳动技能培养从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
“劳动课上我们可以学到不一样的东西。我很喜欢上劳动课....。.”
清流县城关小学“校园劳动课程”按年段分设,低年段设立生活整理、生活DIY等生活妙招系列课程,中年段开发巧手绘非遗、做擂茶品擂茶、花灯创意制作等文化传承系列课程,高年段让学生设计、搭建各种模型制作,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021年10月,该校校园、家园、田园“三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清流县城关小学紧跟新时代教育步伐,构建“三园”劳动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贯穿全学段,多学科链接,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实现知行合一,注重教育实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掌握基本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全面提升劳动素养。
自“三园”劳动实践基地与果蔬园开园以来,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次数达262次,累计课时数达1048节。
此外,清流县城关小学还将劳动之风吹进家园。学校依据年段特点,开设各年级“劳动清单”,布置“家园特殊作业”,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通过劳动弘扬优良家风。
同时,根据家园劳动清单,学校每月开展“劳动好习惯养成”打卡活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协助者、监督者,形成家校劳动教育合力。
接下来,清流县城关小学将不断总结和提炼劳动教育实践的典型经验,以日常劳动培养学生“勤劳动”,以专业实践锻炼学生“会劳动”,以劳动主题教育引领学生“爱劳动”,着力培育具有勤俭、节约、创新、奉献等劳动精神的时代新人,让劳动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浇灌出健康健全的“生命之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