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深耕劳育沃土 探索育人新路径

  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24日电 近日,三明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始终坚持劳动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立足课堂、走出课堂,探索符合富有特色的育人新模式。

  融合“德智体美”,促进全面发展

  为实现“德智体美”与劳动教育融合,学院开展多样化育人形式,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强化劳动教育,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主题,开设班会、讲座,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专业人才培养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和实训课程,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解决劳育实践问题。学院每学期统一规划、部署,采用包干制,将劳动实践基地责任到班级,每周进行种植和维护,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建立劳动时长奖惩机制,根据参与情况、劳动日志、种植结果等进行综合考核,参与学院开展的各类劳动教育活动,最终完成学校规定的劳动时长要求。在种植劳动实践教育中,学院的学生玩起了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花活”。同学们成为土地的“承包户”,以班级为单位,纷纷在田地里种植花田,每周每月互相比学赶超。“自己种花味道香,虽然过程很艰辛,日复一日顶着烈日,培土,施肥,浇水,但是看到花朵盛开的那一刻,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2021级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李卓珣说。

  结合志愿服务,拓展实践基地

  为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类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学院整合多方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锻炼机会,实现劳动课程与实践有机结合。依托“校区、社区、地区”的“三区劳育”,开展“青春萤火计划”。深入三明市富华社区,举办多项劳动实践,如“青年挂职社区劳动”、“动手共绘美好家园”、“非遗缠花实践进社区”等;依托寒暑假“三下乡”,开展各地区劳动教育实践,如闽宁协作实践队走进宁夏固原,研非遗文化,学工匠精神,开启山海新征程;聚焦闽西大地苏区老区红色资源,寻找红色基因,开展“重走红色足迹,感悟革命精神”的红色劳动实践;依托服务地方计划,与三明市明溪县团委开展共建,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带动农产品营销,用知识反哺社会,用劳动实践扶农、助农。

  据悉,学院定期组织开展劳动教育,以赛促学实现五育并举,有计划性地将劳育融入“三全育人”,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形成树德、增智、强体、育美良好氛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