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14日电(余雪林)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重要指示精神,晋安区妇联创新构建“服务于‘1’条主线、发挥‘3’方力量、引领‘N’支巾帼志愿服务队伍”的“1+3+N”巾帼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把巾帼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推动“党建领航、经济领跑、民生领先”行动的重要抓手,引领巾帼志愿服务提质增效,为群众描绘多彩幸福生活。
“1”:始终服务一条主线
坚持“党建带妇建”,以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不变主线,将巾帼志愿服务工作与强化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相结合、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相结合、与推进两岸融合工作相结合,不断深化巾帼志愿服务行动,彰显“半边天”作用。带领妇女姐妹用真诚行动演绎巾帼志愿风采,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拼搏实干,在抗疫紧要关头逆行出征,在家庭和社区主动担当,在平安建设一线默默守护,生动展现了伟大事业建设者、文明风尚倡导者、敢于追梦奋斗者的新时代女性风采。
“3”:注重发挥三方力量
购买服务引入社会组织力量。晋安区妇联借助“妇联+社会组织”的工作模式,实现从“划桨人”到“掌舵人”的转型,小机关大服务增值效应显著。通过“全年项目+单次项目”、“线上课堂+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购买女性社会组织的服务,让小考拉图书室、信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飞飞鱼志愿服务中心、福悦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等专业社工的力量为我所用,先后开展“村童妈妈聚乐部反家暴宣传”(“村童妈妈聚乐部”项目被推荐获评福建省志愿服务创新大赛优秀项目,茶会站点被评为福州市巾帼志愿服务十大优秀站点)“流动妇女之家女性自强计划”“家教微课堂”“幸福家庭在社区”“社区妈妈故事屋”(福州市巾帼志愿服务十大最美项目、第二届晋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大赛三等奖)“晋安区妇联曙光巾帼志愿服务队e 防控志愿服务”(福州市巾帼志愿服务十大最美项目)等服务项目,不断做实服务让妇女儿童幸福升级。
搭建平台激活女企业家热情。晋安区女企联成立至今已有14年,区妇联紧抓这一关键群体,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带领女企联巾帼志愿者们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慈善,持续放大女企联在公益募捐、爱心助学、关爱慰问、乡村振兴等领域的资源优势。区女企联每年开展“母亲健康1+1”公益募捐、“春蕾计划”助学等活动,五年来累计募集“母亲健康1+1”活动资金18.3万元,资助晋安区“春蕾”女童147人,助学款达17.2万;疫情期间,为晋安区一线抗疫单位捐款捐物,筹措捐款12余万元及大量医疗物资,并采取各种形式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多次赴宦溪镇、寿山乡、日溪乡等北峰山区开展助学、助农、关爱乡村母亲等巾帼志愿服务。
暖心服务汇聚两岸巾帼力量。充分利用全市首个、全省最大规模台胞公寓落地岳峰镇桂溪社区的区位优势和小区两岸家庭自身资源,组建桂溪社区台胞文明实践服务队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伍,聘任了台胞许真真作为社区家庭健康指导员,同时设立台胞调解工作室,特聘请福建帮帮团调解员、市台协会妇委会主委、台属周晓宇作为社区调解顾问,延伸两岸女同胞自身资源;培育和打造亲子加油站(家庭教育培训)、社区妈妈故事屋(家庭亲子阅读)、鱼儿姐姐的节气(亲子自然课堂)等妇女儿童特色品牌活动,邀请社区两岸家庭代表共同参与,两岸儿童在活动中渐渐成为发小,多名家长也从活动参与者成长为公益活动的志愿者。目前桂溪社区台胞文明实践服务队有女性台胞志愿者15名,围绕义剪义诊、健康讲座、亲子阅读指导、家教课堂等专题定期开展各类巾帼志愿服务活动,以巾帼力量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添薪助力。
“N”:引领“N”支巾帼志愿服务队伍
晋安区妇联有效延伸服务触角,打通服务妇女儿童服务“最后一公里”,依托妇女微家、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阵地,下沉优质资源、共享区域资源、联动社会资源、坚持需求导向,积极整合人才资源,按不同服务类别组建各具特色的巾帼志愿服务队,多方引导广大妇女群众加入巾帼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努力打造以妇联干部、妇联执委为主导力量,教育、科技、司法、卫生健康等领域专业人才为专业力量,各级三八红旗手、女企业家、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为骨干力量的多元化巾帼志愿服务队。2023年以来,全区208支巾帼志愿服务队在宣传宣教、关爱帮扶、家教服务、法律维权、心理疏导、爱河护水、健康保健、文化文艺等领域常态化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场,惠及群众近5万人,为晋安群众描绘多彩幸福生活。
厚植“红色”基因。“徐瑜·妇女微家”巾帼志愿服务队通过原创音乐舞蹈快板、三句半、音诗画、情景剧、朗诵、歌舞等形式,开展党的大政方针宣传宣讲及各类文化文艺健康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福州市三八红旗手、福州市巾帼党课名师林锦如撰写多篇爱国爱党宣传报告文稿并制作课件,应邀到学校、社区、机关单位开展宣讲活动,受众数万人次。
守护“绿色”家园。“惠容·妇女微家”巾帼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清洁家园、扶贫帮困等巾帼志愿服务,至今已开展“爱河护水 清洁家园”活动236期。2022年9月,凭借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惠容·妇女微家”利用微信直播平台创新开展每周1期“惠容有约”线上公益课堂(至今已开展38期),传播绿色环保理念。寿山乡前洋村“姐妹乡伴”巾帼志愿服务队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成立“妈妈清洁队”等带动村内妇女积极参与美丽庭院创建活动(现已创建区级以上美丽庭院320户),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王庄巾帼护河队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扣紧“河畅、水清、岸绿、生态”这一目标,经常性组织开展爱河护河公益性宣传活动,动员全社区、退伍军人、共产党员、社区居民参与爱河护河活动。
传递“蓝色”关爱。晋安区妇联曙光巾帼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福州火车站南广场北广场地铁站、“八闽第一站”服务窗口,持续开展活动1360余天,在车站提供咨询引导、协助购票、应急救援等服务。2023年春运期间,曙光巾帼志愿者们在地铁一号线福州北站积极开展“好孕妈妈”、“宝贝等候区”便民关爱巾帼志愿服务并延续至今。福建省慈音爱心服务中心主任余英带领她的队伍常年奔赴贫困山区和街道社区,积极开展助孤、助老、助学、助医、助困、助残、救灾等各项公益活动,利用两节等特殊时间节点慰问困难妇女,募集社会爱心款捐助贫困家庭,参加扶持大学生就业的公益活动。
点亮“橙色”希望。区妇联打造由专业女律师组成的“张敏·妇女微家”、“师婷·妇女微家”等特色妇女微家,构建具有化解纠纷、普法答疑等多重重要功能的微阵地,推动实现保障妇女权益“零距离”。组建一支由机关、乡镇、村(社区)女干部组成的晋安区“巾帼蒲公英”普法志愿队,立足于部门职能,利用各类法治宣传活动、法律援助、家庭矛盾纠纷化解等时间节点,与群众面对面普法。晋安法院成立福建省首个“蒲公英”女法官普法宣讲团,50名女性法官、干警组成的宣讲团先后多次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开展普法宣讲活动,积极探索法治宣传教育新模式,共同构建辖区良好的法制宣传氛围。
赋予“金色”技能。流动妇女之家负责人、福州市信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晋安区妇联执委张洁积极链接社会资源,搭建“村童妈妈聚乐部”,联合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与人社部门为失业、下岗、待业的流动妇女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已为2500名妇女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帮助55人考取到人社部门颁发的执业资格证。参加技能培训的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她们还在张洁的影响下成为巾帼志愿者,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他人。“曼丹·妇女微家”成立以来,致力于通过开展美业技能和茶学技能等多样化的技能培训,帮助女性学员提升自我技能并促进就业与创业,通过项目孵化、人才孵化、岗位孵化,已培训妇女1000人次,女学员们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参与社区服务和慈善活动共计120余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