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薯是马铃薯产业的“芯片”。近日,在南方(周宁)高山马铃薯繁育中心的种薯繁育大棚里,工人们正在仔细地采收着马铃薯脱毒种薯。据悉,此次收获的微型薯总共68000粒,包括米拉、闽薯2号、闽薯3号和闽彩薯1号等闽(彩)薯系列共16个品种。



“针对我县种薯繁育这个薄弱环节,我们选取了16个品种的脱毒苗,开展微型薯的繁育。我们计划明年在海拔更高的高山上开展原种和一级种的繁育,推动种薯繁育更上一个台阶。”福建省农科院作物所挂职周宁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文彬副研究员说,“希望通过不断地繁种试验,到2030年,能够满足全县高山马铃薯种薯需求。”
周宁高山马铃薯素有“高山明珠”的美誉,淀粉、Vc、还原糖、钾和锌等品质指标优于同类,拥有香、韧、糯的绝佳口感,深受市场青睐。目前,已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和入选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为进一步夯实高山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基础,周宁县聚焦全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实情,组织编制了《周宁县高山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为高山马铃薯产业发展精准赋能,全力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群众致富、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
周宁县引进先进脱毒种薯生产技术,建立“茎尖组织培育脱毒苗—温室繁育原原种—高山隔离繁育原种—大田繁育一级种”的种薯梯级扩繁体系,力争将周宁建设成为国家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
如今,周宁县依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国家南方薯类科学观测实验站马铃薯高山科研基地,共配制马铃薯杂交组合468个,收获20万余粒种子,繁育20多个马铃薯新品种(系)微型薯逾22万粒。
除此之外,周宁县深耕周宁高山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建基地、育主体、培龙头、促营销”等举措,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壮大。截至目前,全县从事马铃薯种植的专业合作社及大户近百家,产业链相关人员近2万人。去年,周宁高山马铃薯产量2.5万吨,产值达1.5亿元。(汤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