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8日电“感谢你们的帮助,这孩子终于肯走出家门,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我觉得日子又有盼头了....。.”这是来自一位重点刑满释放人员小刘(化名)的母亲对三元区司法局列东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感谢,言语中充满了感激和心酸。
今年6月,三元区司法局列东司法所接收了一名重点刑满释放人员小刘。小刘,36岁,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因是累犯,监狱出监鉴定建议将其列为重点帮教对象。这引起了列东司法所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为安起身、稳其心,司法所采取一系列措施助力其顺利融入社会。
衔接走访 对症下药
出监当日,列东司法所与监狱进行了无缝衔接,工作人员当即与小刘及其母亲进行了面谈,了解其基本情况。也许是刚出监,对周遭环境还有些不适应,小刘显得特别拘谨,几乎一言不发。通过沟通,工作人员了解到小刘性格内向,不擅交际,今后将与父母一起生活。谈话结束后,司法所交代了注意事项,并告知小刘如有困难可与司法所联系。
为尽快帮助小刘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个案,待小刘休整数日后,司法所工作人员前往其家中走访。
小刘的母亲表示这些天,小刘足不出户,也不与家人交流,自己只能整日守着他,生怕他再做错事。司法所工作人员还了解到,小刘还有个残障哥哥,父母年事已高,守着两个儿子,全家人都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打算。
心理疏导 拨开云雾
司法所判断小刘数次犯罪,累计在监时间长达十六年,与社会严重脱节,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决定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帮教小组联系了三元区司法局心理辅导工作站的心理咨询师,为小刘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通过一系列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心理绘画治疗等活动,小刘从刚开始的抵触到后来逐渐敞开心扉,心理和行为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其父母也表示小刘开始愿意与他人交流了,可见心理疏导颇有成效。
就业帮扶 指引方向
9月的一天,小刘来到司法所,希望能够帮忙找一份工作,他想要养活自己并回馈家里。面对小刘主动想要重新踏入社会的想法,帮教小组大力支持,将其介绍到某饭店做帮工。小刘表示对这份工作很满意,既能养活自己又不用跟太多人打交道。小刘还表示爷爷奶奶在其入狱期间去世,没能见上一面特别后悔,今后一定痛改前非,好好珍惜当下。小刘的母亲在事后回访中也绽开出了笑颜,紧紧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连声感谢,说小刘现在生活日渐规律,终于不用整日担心他,全家人也看到了新的希望。
刑满释放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曾经犯过错误并为此付出了代价,在重新回归社会后,他们在心理、生活、工作上都将面临一系列的困惑和困难,在对他们的安置帮教工作中,列东司法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及时衔接、定期走访、分类帮教、妥善安置等一系列措施,确保辖区刑满释放人员顺利回归社会、适应社会,有效消除社会隐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