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见故事传万家⑩ | 清正福·宁德吕居永家庭:一个支部 见证初心为人民

  八闽儿女,奋进争先。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的赶考路上,福建广大妇女和家庭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以奋斗诠释担当的感人故事。

  “闽姐姐”微信公众号开设“福见故事传万家”专栏,结合具有福建特色的家庭十种“传家福”,展播我省广大家庭的家风故事,以传家福见证八闽好家风、以好家风传递千万百姓家,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发挥“她力量”,凝聚“家合力”,共谱“家篇章”。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传家福”之 “清正福”宁德吕居永家庭。

  人物名片

  吕居永,山西泽州人,1926年8月出生,曾任宁德地委书记、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兼农经委主任,先后获得“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优秀老区工作者”“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直机关优秀党员”“全省十佳公益老人”等称号。

  时刻牵挂老区人民的“实干”书记

  “蜗牛的壳每天背在身上,是它的家;我的老爷爷喜欢工作,每天把办公室背在身上,当成自己的家。”这是2004年,福建省党龄最长的老党员吕居永过生日时,小外孙女在贺卡中的一段话,也是他醉心事业的真实写照。

吕居永(右一)在圭亚那帮助当地民众种植水稻。
吕居永(右一)在圭亚那帮助当地民众种植水稻。

  1926年8月,吕居永出生于山西省泽州县南岭镇后河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3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46年9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3月,吕居永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随大军南下福建,胜利完成了接管政权、建党建政、剿匪反霸、土地改革、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等重要任务。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吕居永把闽东视为第二故乡,把自己的青春、智慧、汗水、力量都献给了闽东这块红色的土地。他带领干部与群众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风餐露宿,劈山筑路,除个别新组建的乡还没有通公路外,宁德基本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圆了闽东人走出大山夙愿。他还带领群众办小水电站,在高山上种茶叶,实实在在为百姓谋幸福,被亲切地称为“戴草帽”的实干书记。

  “父亲每每向我们回忆起那个年代的干部,朴实清正的作风,总是让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吕居永的女儿吕小梅说,家里有张黑白照片,一直陪伴着自己。

  那是1956年,吕居永在宁德福安的一次升迁调动,长江支队的战友们为他感到高兴,纷纷表示祝贺。在那个年代,廉洁清正是刻在人们心中的规矩。食堂饭桌摆上十几个大碗,一锅开水,热气腾腾,有位战友带来一包花生米,每人分了几粒,大家喝着白开水,笑声朗朗,欢天喜地。

  吕小梅当时仅一周岁,她在父亲的怀抱里,与前辈们一起欢送父亲。当时最为“奢侈”的,就是在机关大院里拍下了一张合影。吕小梅说,熟悉的面容,亲切的微笑,照片中的前辈许多都相继离开了。父亲常常用这张照片教导子孙:“不管社会如何变化,不管身边的人做了什么,吕家的子女,必须老老实实地做事,清清白白地做人,不搞特殊化。”

  家庭支部:见证对后代党员的监督和警醒

  吕居永的爱人黄荔容也是一位老党员,她从小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投身革命参加地下游击队,离休前任宁德市计生办主任。

  2007年前后,这个大家庭已有党员14名,两位老人觉得家中党员人数较多,在单位八小时有组织管,下班后家庭应负起监管责任,便申请成立家庭党支部,用党章来约束,用家规来管理,确保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父母的提议得到子女响应,通过选举,黄荔容当选支部书记,并配备支委三人。

  每逢节假日家庭团聚,黄荔容就利用人员相对集中的机会召开支部会。子女汇报在单位工作、学习、评先、评优情况,父母逐一点评,表扬鼓励,提出希望。年度被单位评为先进的党员,家庭党支部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两位老人经常收集学习材料,标注重点,寄给离家较远的子女,并用电话、书信等方式,询问近况,提出要求。在他们的带领下,后代子孙在各自岗位上都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不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不搞特殊化,与寻常百姓家子女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

  老骥伏枥奉献余热

  吕居永在福建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工作期间,不顾年老体弱,经常深入边远老区贫困村调研,有时还吃住在不通路、不通电的偏僻小山村。

  吕居永始终抱定一个宗旨:共产党的干部不是官,“干部,干部,干革命要先走一步。”二十多年来,吕居永与老区建设促进会老同志跑遍了全省63个老区县(市、区)的147个老区乡镇、300多个老区村,与省老促会其他同志共同写出专题调研报告50多篇。其中,被采纳的近40篇。他们先后为老区建设牵线搭桥,多方筹集资金1.5亿多元,为老区修建中小学校200多所。其中,由吕居永兼任理事的福建大丰文化基金会,累计为全省30多个老区县捐建127所中小学教学楼及设施,总金额达2000多万元。

  许多了解吕居永的人都发出由衷的赞许:“吕老来自老区,不忘老区,他的心永远系在老区人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