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0月17日电 (张丽君 叶国宝)朱熹对台湾的书院教育影响至深且巨。台湾从1704年第一间正式的崇文书院以来,至今仍保存近40所书院。位于台湾阳明山的阳明书院院长温明正看来,闽中大儒,以朱子为最,帮海内外书院无不崇奉。朱熹书院的精神,这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智慧。

17日,第七届海峡两岸书院论坛在福建南平考亭书院举行。温明正的发言,获得两岸专家学者及来宾阵阵掌声。

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省委会主委阮诗玮谈了自已的观点,书院文化历时千载,在深化两岸交流交往、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我们要让新时代书院文化成为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道德理念和教化功能。将书院文化振兴与两岸文旅发展深度融合,激发书院文化活力,共同唤醒华夏儿女民族记忆和文化自信自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中国朱子学会顾问、福建省闽学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朱清发表了题为《加强书院复兴的因势利导》的主旨演讲,从中国书院发展史出发,在宏观视角上剖析两岸书院交流的演进,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书院复兴。表示,闽台一家,闽学东传。至清代,以儒学、朱子学为圭臬的书院文化从福建传到台湾,成为连接两岸根脉的纽带,也成为两岸同胞共有的精神财富。

闽江学院台籍副教授、福州市国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王美盈在论坛上指出,中国传统书院所要传承、弘扬的教育内容为何?是儒家思想,是经书。朱熹语“圣贤所以教人之汉,具存于经。”。籍此以明传统书院的治学、修身与教育之道。
期间,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马照南以《“两个结合”视域下的考亭书院》为题,提出了两岸书院以“两个结合”为指导,能够有效推动两岸书院融合发展的发展思路。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文志、台湾奉元书院理事吴哲生等嘉宾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两岸书院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千年厚重文化积淀,吸引了武夷学院宋明理学研究中心台籍副教授、王美盈等众多台青学者大陆寻“朱”,研究朱子学、又同朱子一样传业授道。
论坛期间,还配套举办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福建文旅实践成果图片展、朱子文化系列讲会等活动。

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文志认为:“此次论坛,以海峡两岸书院联盟为纽带,把两岸书院界、优秀传统文化界联系联合了起来;以海峡两岸书院联盟为平台,把两岸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相互融合发展了起来。”
肖长培副厅长在致辞中表示,“海峡两岸书院论坛”以书院文化为纽带,着力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具体举措,已连续举办六届,成为传承千年书院文化、深化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重要平台。衷心希望两岸专家学者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传承千年书院文化,延续两岸文脉,为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贡献智慧和力量。
南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林湫简要介绍了南平历史文化和近年来传承保护书院文化的具体举措,并对两岸嘉宾前来南平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认为,此次活动很荣幸能在南平举办,是南平市书院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一个新起点,也是促进南台融合发展的一次务实合作的典范。金门燕南书院院长杨树清通过视频形式发表致辞,表示燕南书院将持之以恒,发挥朱子文化的桥梁作用,连接两岸书院,促进两岸书院融合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为庆祝此次活动顺利开展,台湾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促进会创会会长朱茂男发来贺信。
考亭书院是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晚年定居终老之地。朱熹在此著书立说,讲学授徒,完成修订了《孟子要略》《仪礼经解》《楚辞集注》《四书章句集注》等一系列重要著作,形成了以朱熹学为核心、被认为是理学正宗的“考亭学派”。考亭书院因此享有“闽学之源,理学之巅”的盛誉,成为当时全国的学术研究和教育中心。
两岸书院一脉相承,从1683年施琅将军在台湾府治旁大天后宫内设立台湾历史上第一所书院——西定坊书院开始,书院教化的春风开始浸润台湾,朱子与闽学对台湾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书院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乡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