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儿女,奋进争先。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的赶考路上,福建广大妇女和家庭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以奋斗诠释担当的感人故事。
“闽姐姐”微信公众号开设“福见故事传万家”专栏,结合具有福建特色的家庭十种“传家福”,展播我省广大家庭的家风故事,以传家福见证八闽好家风、以好家风传递千万百姓家,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发挥“她力量”,凝聚“家合力”,共谱“家篇章”。
让我们一起走进“传家福”之 “奋斗福”三明周青、洪纬家庭。
人物名片
周青,中共党员,青年舞蹈家,获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浙江省“优秀志愿者”、三明市五四青年奖章等称号。2020年,她来到了福建尤溪,创办了新知青艺社,用艺术点亮乡村,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怀揣梦想,做乡村文化振兴的“开拓者”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舞蹈曾经是周青的生命,流淌在她的血液里,但现在她每天的工作、生活和舞蹈并不息息相关。2020年,周青和先生洪纬第一次来到尤溪半山村,就被闽中尤溪的古建筑和朱子文化深深吸引。当即,他们俩就决定留下来,将自然风情与尤溪当地传统文化融合,开展艺术创作。
他们创办了新知青艺术公社,将五湖四海的青年艺术家、高校师生联系起来,用文化艺术搭建起乡建的桥梁。他们融合“庭院+艺术+经济”,创办大学生乡村创业孵化基地“新知青艺社文创茶饮·麦兜的奶茶店”,带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用艺术唤醒乡土,激活乡村。现如今,新知青艺社已成为尤溪县网红打卡地(庭院),日接待游客多达300余人。

自媒体时代,短视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2020年7月至8月,周青在三明尤溪半山村和宁德福安南岩村组织村民拍摄制作短视频,将村庄的人文美景特产资源通过短视频进行传播,网络话题浏览量突破1000万次;在古民居里创作的舞蹈短视频作品《风筝误》《游山恋》登上多家主流媒体平台,累计阅读量超过1000万次,也打开了新知青艺社对古民居活化利用的探索研究之路。
勇于创新,做乡村文化振兴的“引路人”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2015年以前,半山村曾经存在赌博现象,青壮劳力都出外谋生,仅剩下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村里几乎是“空壳”。近年来,半山村大力倡导“诚实为人,诚信做事,诚心相待”的“三诚”文化,赌博现象从此在半山村销声匿迹。
村民们不打牌了,物质文化生活怎么丰富?周青和洪纬通过组建妇女舞蹈队、村民民乐队,指导村民拍摄短视频,将广大妇女和村民从“田间地头”带到“艺术舞台”,让许多半山村民成为了网红,用文化艺术影响他们的思想和生活习惯。此举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涵养,还把妇女从“赌场”带上了“舞场”,让半山村在网络上“火”起来,也真正让文化艺术赋能乡村各项产业发展。

乡村要发展,就要人流量,如何引流呢?2021年5月和7月,周青亲自策划执行尤溪县半山村首届“灵秀半山”水上舞台文艺表演和“丹心永向党·奋进新时代”建党百年主题晚会,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人、以文扶智(志)”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艺术之路。
筑梦未来,做乡村文化振兴的“传承者”
“以爱之名,行大爱之事”。在乡村发展中最缺的就是年轻人。为此,周青联合高校教师,在半山村创新成立新知青艺社高校联盟,将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创新比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多项活动与乡村发展紧密联系,带动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福建大学至诚学院、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等多家高校学生近700多名学生到半山村开展艺术研学、暑期实践等活动,引领学生们参与乡村文化建设,让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乡村振兴实践中,在实践中汲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奋进力量。

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从体验入手。秉承“艺术点亮生命,梦想创造未来”核心理念,周青依托新知青艺社开展儿童文化体验式教育,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带着村里的孩子们一起去田间开展自然教育活动,让他们在学习、理解和亲近自然中将文艺的创作和传承传播融入到农村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赋予文化长久生命力,使其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周青表示,她很幸运能够参与尤溪新半山的发展建设。面对未来,她将发挥“新知青艺社”的带动作用,围绕乡土乡风乡情,打好“情感牌”“文化牌”,增强农村内在文化底蕴的生命力和活跃度,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