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28日电(魏国才 邓浩杰)“这就是我们家的地,凭什么要给他们作为过道!”龙门镇某村村民说道。
在调解现场,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法院龙门法庭法官联合人大代表、村干部、调解员耐心地进行释法说理。考虑到双方情绪较为激动,遂采取单独调解的方式,结合村规民约的“邻里守望”原则,以及物权的相关规定,与双方当事人进行分别谈话,引导双方握手言和。在现场勘查和多次调解后,双方终于达成和解,成功化解了一起邻里纠纷。
新罗法院龙门法庭座落于龙岩西陲交通重镇龙门。始终贯彻落实龙岩中院“五联四化”诉源治理体系要求,扎根辖区内矛盾纠纷较为集中的汽车贸易、乡村旅游、村居治理三大领域,构建行业、旅游、乡土“枫桥”,不断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以行业枫桥优化营商环境
“刚买的车就出现质量问题,我要求退车退款,不然我就起诉。”
今年4月,刘先生全款购买了一辆小货车,在提车五天以后发现在行驶过程中存在冲击、震动、顿挫感。多次交涉无果后,寻求龙门法庭的汽车消费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帮忙化解。龙门法庭立即邀请龙门市场监督管理所、汽车销售行业商会以及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参与调解。经过专业的检验,车辆并不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不符合退款退车的要求。经耐心的沟通,释法说理,同时以行规行约中的“诚信原则”为基本原则,汽车贸易公司提出合理的补偿方案,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案件得以妥善解决。
“龙门镇是龙岩家用汽车市场集中区域,拥有汽车经销企业百余家,但关于汽车消费的矛盾纠纷却在逐年上升。”龙门法庭负责人魏国才说。
2021年,龙门法庭联合龙门镇政府、龙门市场监督管理所、龙岩市汽车销售行业商会,成立“汽车消费纠纷诉非联动工作站”,制定三方联动、三级调解工作机制。推动汽车消费纠纷咨询专家库和专职调解员队伍建立。同时,指导调解工作,主动运用行规行解决纠纷。截止目前,该解纷机制已成功诉前化解464件汽车消费纠纷。
以旅游枫桥助力乡村振兴
“好的,我同意和解,并不在追究。”双方再村居法官的见证下握手言和。
今年3月,游客蓝先生在大池镇“回音谷”,与另一游客周先生发生摩擦,并由口角发展到肢体冲突。事后,双方因赔偿金额无法达成一致,而产生激烈矛盾。龙门法庭驻点村居法官立即联合乡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村干部针对性开展调解,通过“先分后合”的方法分别听取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后,然后对双方当事人进行释法说理,成功引导两人握手言和,互不追究责任,成功将纠纷化解在景区。
在龙门法庭辖区,既有小池镇培斜“森林水乡”、江山镇“无人村”、大池镇“回音谷”等生态景区,也有山塘兵工厂、郭滴人纪念馆等红色文化遗址,旅游资源丰富。“随着人们日益富足,越来越多人利用节假日到周边旅游,为村民带来收入同时,矛盾纠纷也日益增多。”魏国才说。
结合辖区内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龙门法庭靠前延伸审判职能,助力乡村振兴。联合乡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农干部组成“村村调”诉非联动站,就地解决景区矛盾26起,让乡村旅游轻装上阵。与村两委共建法治服务微信群,在线回答法律咨询120余次,同时开展旅游等专题辅导5场次。
以乡土枫桥助推基层治理
“如果你们扩建了,我们的排水怎么办,今后通行怎么办?”在调解现场,几位村民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今年7月,驻点村居法官在走访村委会时,了解到因幼儿园扩建,周边村民因担忧排水沟被堵以及影响通行而引发纠纷。在了解情况后,主动提出帮助解决双方矛盾,联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干部,以“村规民约”中相邻房屋建设约定为基本原则,采取“背对背”调解方式,分别向双方当事人进行释法说理。在耐心调解下,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方案,使得纠纷圆满解决。
“村规明约作为一种民间‘法’,对村民日常生活进行约束和规范,在调解中引入村规民约,能有效的引导双方和解,将矛盾化解在村居。”魏国才说。
根据辖区内农村较多的特点,结合村居法官工作机制,龙门法庭主动对接村委,构建村委+村居法官联动机制,共同参与矛盾纠纷的预防、排查、调解、化解。同时,通过法律咨询、合法合规审查等方式引导村居制定高质量村规民约,让村规民约成为合法的“集体契约”,规范村民言行举止,移风易俗,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兴诉源治理之“枫”庇一方水土,筑矛盾化解之“桥”迎八方来客。作为奋斗在诉源治理工作一线的基层人民法庭,龙门法庭始终在促进辖区内村居宜居宜业、治理有序有效、和谐和美等方面下苦功夫,为乡村振兴新局面贡献法治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