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25日电(郑晓萍)近年来,福建省移民发展中心通过持续推进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示范区建设,有效改善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库区乡村振兴新样板,对库区发展发挥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润泽库区、造福移民,实现水库移民安居乐业,助力库区乡村全面振兴。
办实事解民忧,民生项目“有速度”
省移民发展中心始终坚持办实事解民忧,推动水库移民事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3月,省移民发展中心把新罗区省级移民后扶示范区建设和上杭县中都镇基础设施提升及人居环境整治等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每周实时跟踪指导,目前两个项目进展顺利。
8月9-11日,省移民发展中心前往龙岩市调研,深入新罗区西陂街道紫阳村省级移民后扶示范区、上杭县中都镇富光村县级移民后扶示范区建设现场,实地察看项目进展情况、建设成效,并与县、乡、村移民干部、群众座谈,听取新罗、上杭有关省级(县级)移民后扶示范区建设、资产型项目管理和移民培训等工作情况汇报,倾听基层一线移民干部群众对移民工作的意见建议。
其中,新罗区西陂街道紫阳村“数创新罗·美丽紫阳”省级移民后扶示范区项目已于8月底顺利完工。新罗区西陂街道紫阳村属于黄岗水库整村搬迁移民村,地处龙岩中心城区北部新城核心区域,是新罗区“一县一片区”的重点片区,于2022年被列为“十四五”省级第二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示范区,按照“红色文化巷道、锦鲤文化街区、亲水栈道、移民文化中心、移民数字创业园”五大主题进行打造。
现如今,走进新罗区紫阳村“数创新罗·美丽紫阳”移民后扶示范区建设项目现场,只见锦鲤文化主题墙及巷道红色文化映入眼帘,文化气息浓郁。“以前的紫阳村地理位置偏僻,在群众眼里就是荒山野岭,出行极度不便。现在大家看到紫阳村跟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感觉自己是住在花园里,出门就是踏入新城。”紫阳村党支部书记饶晓静心满意足地说到。
据悉,该项目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在省移民发展中心的指导下,积极统筹各方资源力量,严格把控项目进度和质量安全,历时半年如期推进项目顺利完工,促进后扶项目建设提质增效。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紫阳移民村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文化旅游、观光农业等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移民群众经济增收,打造美丽移民家园,进一步增强库区移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重示范强引领,乡村振兴“有力度”
水库移民后扶示范区是整合资金加大库区扶持力度,持续推进库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省移民发展中心始终将示范区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实,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省移民发展中心在充分调研、前期试行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评审,择优筛选打造54个省级移民后扶示范区,通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因地制宜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移民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休闲旅游、资产型生产开发等项目,探索后扶工作转型升级新途径,打造库区乡村振兴“新样板”。
在沙县区移民创业园内,平坦的道路旁一栋栋厂房整齐排列,园内绿树成荫,空气中弥漫着调味酱的香味。厂房内,工人们忙着生产作业。移民创业园是沙县区利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改善移民生活的一个大胆探索。在沙县区共有水库移民21716人,分布在全区7个乡镇31个村中。
移民创业园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对水库移民陈其潘来说是个转折点。过去,他和妻子在村里务农、打零工,收入不稳定,时常难以维持家庭开销。2023年年初,夫妻俩经人介绍到园区内务工。“以前做农活收入不高,现在来这里上班,一年下来两人收入加起来有8万多元,生活比以前好多了。”陈其潘显得很高兴。
以往,移民后扶项目主要用于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改善移民生活环境有一定帮助,但无法形成可持续收益。沙县区先行先试,将省级水库移民后扶示范区项目与沙县小吃产业转型升级相融合,积极探索资产型项目转型升级,将移民创业园打造成沙县小吃连锁产业的前端“中央厨房”,促进项目效益有效发挥,助力库区乡村振兴。
目前,前三批共42个省级移民后扶示范区已全部建成,一个个库区乡村振兴“新样板”已然脱颖而出,积极推进移民增收致富。2020年、2021年、2022年福建省水库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0416元、22751元、24756元,同比增长6.81%、11.4%和8.81%,均超过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乡村振兴号角全面奏响。
兴产业勇创新,美丽家园“有进度”
在持续推进移民后扶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省移民发展中心立足福建农情,体现福建特色,对建设美丽移民家园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
走在涌溪水寨的玻璃桥面上,桥面干净透明,眼前是青山秀丽的风景,脚下是波光粼粼的水面,仿佛置身于山水怀抱中。德化县桂阳乡涌溪库区在实施水库移民后扶示范区建设后,从偏僻落后的山区蜕变成为美丽的生态康养旅游胜地。
除了长达180米的玻璃悬索桥外,还有水上乐园-亲水体验基地、库区移民油茶体验基地、特色农业示范园、库区民俗文化园、涌溪水寨生态康养园等生态康养旅游新业态。近年来,德化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着力补齐库区人居环境和产业发展短板,努力破解过去项目“小而散”问题,联村跨镇策划,区域统筹实施,高效建设“显山、露水、融绿、秀村”的移民生态幸福家园。
而这一切,只是福建建设美丽移民家园的一个缩影。永泰县依托赤锡库区生态旅游打造水上运动小镇、南安市着力打造“一线串三点”的美丽库区康养胜地、永定区构建龙湖生态旅游经济圈……各示范区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推进生态库区建设,涌现出了一批田园风光型、文化特色型、产业发展型的宜居宜业和美移民村。
一直以来,省移民发展中心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通过一村一策、整村推进与集中连片推进相结合的措施,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使移民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配套更加完备,治理体系更加精准有效,并通过后扶项目的建成带动扶持移民业态更加多元化,全面建设美丽移民村。
一枝一叶总关情,移民工作无小事。接下来,省移民发展中心将继续把推动移民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标准,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思路,以移民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立足移民村特点,坚持问题导向,在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的同时,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移民项目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政策、资金向移民村倾斜,推动宜居宜业和美移民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同频共振,帮助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群众安居乐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