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陈香坦洋工夫茶”研究发布新成果

  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14日电 继《陈香坦洋工夫》团体标准发布后,陈香坦洋工夫又出新成果:随着陈化期的延长,坦洋工夫茶特有功效显现。

  近日,陈香坦洋工夫茶研究成果发布会在三坊七巷坦洋工夫体验中心举办。现场首次发布陈香坦洋工夫科研成果,并举办福安坦洋工夫品鉴会。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周美兰,福安市政协副主席、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陈枝棠,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科技产业首席专家王宫研究员,福建省茶叶学会名誉会长冯廷佺等参加活动。

  作为本次发布会的重头戏,王宫研究员介绍了福安坦洋工夫研究的基本情况及阶段性成果。他表示,坦洋工夫茶在干燥、避光、密闭及无异味的条件下是可以保存的,期间茶叶内含成分缓慢变化,对人体健康有益,建议最佳储存时间为5至6年。

  据悉,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科研团队对福安产的不同年份坦洋工夫茶(1年、5年、10年)茶样进行主要功效成分和典型药效的比较研究,同时应用中医经络理论开展对人体脾经、胃经、任督二脉的疏通及保健作用的观察研究。

  经过近一年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陈化期的延长,坦洋工夫茶中特有的功效成分,被誉为“药物中绿色黄金”的茶色素,如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等物质将随之增加,变化程度为茶红素>茶褐素>茶黄素。茶碱、EGCG、茶多酚等物质变化不大,可可碱有所增加。

  其次,不同年份的坦洋工夫茶对促进小肠蠕动、抗氧化、抗衰老及抗疲劳等方面,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优势。此外,饮用不同年份的坦洋工夫茶后,人体任督二脉及脾经、胃经的红外热像图更加清晰,穴位温度有所升高,尤其是5年坦洋工夫茶表现尤为突出。

  王宫坦言,以上研究仅是阶段性成果,希望未来能对一些典型功效和活性指标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划定一定区域茶园,实施动态跟踪检查,使研究数据更科学、更精准。

  “我是第一个在福州经营坦洋工夫的福安人,手头现保存有来自十七八家老牌福安茶企的160多款10至15年的陈年坦洋工夫茶。我是因2007年喝坦洋工夫茶调理好肠炎后开始的,这些年来遇到有我类似肠胃炎的朋友都推荐喝坦洋工夫,而且效果很好。”福州喜鹊岭茶庄的杨扬先生讲述了他十几年来的切身体会。

  现场与会嘉宾、学者一致认为,优质陈茶源自生态茶园管理、茶叶加工技术和良好存储条件等。在2021年发布《陈香坦洋工夫》团体标准(T/FACX 004-2021)的基础上,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对陈香坦洋工夫的品质特点、功能成份优势和存储条件要求等进行研究,对坦洋工夫生产企业起到指导性建议作用。

  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教授级高级农艺师苏峰表示,在缺医少药的年代,茶叶就是一剂“良药”,在福安民间盛行老茶当药的习俗,近年来陈香坦洋工夫独特的陈香蜜韵和茶性温和也受到了一批茶客的忠爱与追捧,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和空间。此番,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对陈香坦洋工夫的研究成果发布,为陈香坦洋工夫的品质、功能作用提供了现代科学的依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