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31日电(邓文锋)在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奖牌熠熠生辉。夏茂镇是人口大镇,以前矛盾纠纷很多,自建立夏茂镇调解委员会,开展多样化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后,群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矛盾纠纷逐年减少,村民的幸福感大大提升。近年来,夏茂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强基固本、守正创新上下功夫,立足发展实际,坚持为民初心、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强调解阵地建设,为“矛盾不上交”的时代课题,上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排查化解矛盾,维护辖区稳定
“调解员真的很为我们考虑,哪怕我们诉请的事情调解好了,调解员会考虑到后续可能发生的问题,一并调解解决,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一位村民说。原来,某高速公路工程清表导致水土流失,村民的种植地被损毁,作物减产。调解员在成功调解后,考虑到仅赔偿损失,没有进行修复,完善排水,后续村民的种植地还有可能受到损害;故和双方当事人多次查看现场,也请相关专家到现场指导,拟出清淤、排水沟及防护措施方案,并将此列入调解协议,有效的保障了双方当事人的权益,立足长远,有效减少纠纷。
这是夏茂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中的一幕,多年来夏茂镇人民调解委员始终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防激化”原则, 与镇派出所、综治中心联动,加大所在领域内的矛盾纠纷摸排,一旦发现矛盾隐患问题,及时填写《夏茂镇矛盾隐患排查表》;对群众来访、e三明投诉、各办(站、所)及各村(社区)提供矛盾隐患问题线索,及时研判矛盾纠纷问题实际情况,组织村(社区)干部、有关办(站、所)跟踪掌握纠纷动态,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做到“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
创新业务建设,打造特色调解品牌
“如果没有他,我们一家人都不知道怎么办了,或者会犯错误,多亏了他,让我们能够得到公正的处理,我们一家都很感谢他。”60岁的村民张某不幸被某铁路局职工黎某驾驶无牌照助力车撞倒,经抢救无效身亡。事发后,死者家属与黎某的单位争吵不断,调委会知道后,调解员邓祖波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安抚双方情绪,和派出所干警、村干部一道,释放明理,组织调解,最终经过6天的连续奋战,双方达成一致协议,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自夏茂镇调委会成立以来,夏茂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立足长远,构建基层预防和化解人民矛盾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平安沙县建设,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创新“三心”调解模式,本着“公心”、“真心”、“耐心”,真诚关注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站在调解第一线,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二是建立品牌调解工作室。调委会建立起全区首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室——祖波调解室,调解员将二十多年来的农村调解工作经验总结为具有夏茂本土特色的“三三调解法”,依据其丰厚的法律底蕴,娴熟的业务技能、独特的调解技巧、强烈的为民意识,让祖波调解室成为全镇人民调解工作一面鲜艳的旗帜,有力推动了夏茂调解工作的进程。三是打造专业化调解队伍,以季度为周期,分别采取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经验交流、现场观摩、以会代训、以案说法等方式,加大了对调解员的政治、业务培训,提高调解员队伍的理论修养、业务能力。
紧随时代潮流,引入“互联网+司法”
“我们四个干部分别挂包7个村的法律顾问兼任网格长,同时通过现有的村民群创建了网格化微信群,村民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在群里进行反馈。”夏茂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要时刻关注社区出现的热点、焦点问题,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解决在萌芽之中。”
网格化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夏茂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建立村民调解网格化工作机制,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夏茂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鼓励热心人民调解工作老党员、老同志参与到调解工作中,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凡重大问题涉及到民切身利益的,会通过村民夜谈会的形式进行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应部门,真真正正扎实做好调解工作。
近三年来,夏茂人民调解委员会及夏茂司法所认真组织开展各种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共排查调处纠纷784起,调解成功776件,调解成功率98.9%,其中涉及小吃业主67件。在2022年被福建省司法厅评为“2019—2021年度全省人民调解先进集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