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29日电(杨姁 阮雯洁)近年来,建瓯法院在城区法庭挂牌家事少年法庭,融合少年审判和家事审判,从朱子治家四本中提炼出“循理赋能 法爱同行”审判理念,以“立家风、正民风、树国风”为目标,创新“一三五·同心圆”联动工作法,发挥朱子文化传统美德之力,用法规引领家规,将家训融入庭审,以家书延伸判决,审案件更审民心,谱出新时代家事审判德法共治的新篇章。
循理解纷
破镜重圆从“心”开始
“法官,这次孩子住院我看到了他对家庭的担当,婚我不离了。”刚刚提交离婚诉状不久的小风(化名)亲手向城区法庭递交了撤诉申请书。
婚姻不是儿戏,不是一拍就得两散。家事法官在审判实践中发现,近年来离婚率持续上升,新手妈妈的生育焦虑、二胎妈妈的身心抑郁、爸爸的角色缺席、夫妻之间沟通不畅等问题,都导致离婚案件增多。为此,建瓯法院启动“婚姻修复计划”,将少年审判的“心理疏导”机制引入家事审判,对“危机婚姻”开展心理疏导。
城区法庭依托詹红荔工作室,以法官开展心理疏导为主、心理咨询师为辅,同时与“百龄帮”社会工作中心合作引入专业化服务,组建“家事法官+法官助理+家事调解员+心理咨询师+社工师”的新型家事审判模式,强化法官依职权探知和适当干预,帮助当事人了解婚姻问题的本质,解除心理压力,重新审视婚姻,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2021年以来,建瓯法院共计为159件家事案件的当事人进行了心理疏导,增加了家庭成员间的信任和理解,成功挽救婚姻、弥合亲情51件。
“过去几年我在灯红酒绿里迷失了心智,我只希望余生尽我所能照顾好你和孩子。”在城区法庭的审判庭上,蔡先生(化名)判决后对妻子说出了心声。
不正当婚外恋中的赠与行为引发的诉讼案件日益普遍,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一起不当得利纠纷,丈夫的出轨导致家庭关系急剧恶化,婚生女因此患上抑郁症并有自杀举动。城区法庭依法作出返还财产的判决,也用法槌敲醒了丈夫迷途的心。
在审理婚姻家庭案件过程中,城区法庭致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有悖公序良俗的行为坚决说“不”;针对“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丧偶式育儿”等为家庭付出较多的一方,在财产分配时予以倾斜;建立“反家暴联盟”,携手公安、妇联等部门出台了《人身保护令“一站式”申请和执行协作机制》,前移保护令申请受理平台,强化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合力,切实保护当事人权益。
德育赋能
迷途知返未“爱”护航
“天下风俗美恶存乎人,人之贤否存乎教。”大部分“问题少年”产生的根源在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如何在审判活动中弘扬良好家风、建立向善向上的新时代家庭观,是家事少年法官思考最多的问题。
在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案件审判工作中,城区法庭发挥“千年建州·理学名城”的文化优势,以朱子家风家训文化为基础,开展庭审帮教,劝诫未成年人立志勉学、审择交友、积德行善、勤俭节约、孝悌忠信;以亲情式的交谈弥补缺失的家庭教育,成立家庭教育指导站和“百合花开”馨课堂建瓯教学点,开展“寻理学文化遗存,扬崇法向善之风”系列游学活动;与统战部合作成立建瓯市“同心”青少年法律学校,与团市委合作成立建瓯市“青少年模拟法庭”;向全市各中小学派出法治副校长,通过“法护成长”进校园系列活动,形成法院+学校+社会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机制。
2023年3月7日上午,建瓯法院召开家事少年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建瓯法院家事少年审判工作白皮书(2022)》,梳理总结建瓯市家事少年案件的类型特点、创新举措、工作成效,提出维护家庭社会和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建议,并发布了家事少年审判十个典型案例,为社会平安建设工作“把脉开方”提供依据。
建瓯法院与公安、民政、妇联、共青团、新阶联等单位合作,建立家事纠纷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早期预防和家事纠纷化解体系,构筑起“未成年人犯罪大预防、妇女儿童权益大保护、家风家训大弘扬”的社会格局。据统计,2022年建瓯法院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同比下降70%,未成年人犯罪比例大幅下降,再次犯罪人数呈持续下降趋势。
法爱同行
孝悌忠信传“家”之风
转变家事审判理念、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家事审判改革的重要目标。2022年,城区法庭受理一起特殊案件。
小强为先天性肢体残疾儿童,双脚无法直立行走,自幼跟随祖父母生活,是一名留守儿童。离婚后,父亲发现小强非其亲生,要求变更抚养。经调查,小强的母亲存在智力残疾没有抚养能力,其他亲属亦没有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
建瓯法院从“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出发,依法判决指定建瓯市民政局作为小强的监护人,又说服其家人和建瓯市民政局签订寄养协议,维系了小强的家庭亲情和学习生活条件,为国家监护制度的有效落实提供了一个可参照、可借鉴的司法样本,被评为2022年度福建省妇女儿童维权十大优秀案例和福建法院十大典型案例。
案例是最好的法律教科书。城区法庭在家事审判工作中坚持巡回审判,将法庭搬到乡村社区、田间地头,就地立案,就地审理,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母亲已经95岁高龄,含辛茹苦将你们养大,正是共享天伦之时。圣人说,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你们姐弟之间应当摈弃前嫌、互敬互让,照顾好年老多病的母亲,把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好家风代代相传。”
一起赡养纠纷巡回审判在小桥村村委会进行,村民们在现场旁听案件审理。庭审中,法官从法理、情理入手,对4名子女进行教育,子女均表示愿意赡养老人并当庭达成调解协议。
庭审可作家训,文书堪比家书。在维护合法权益、弥合破碎情感的同时,城区法庭法官用“法官寄语”、经典诗词延伸裁判文书说理,开展家庭伦理教育、亲情教育、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教育,体现了家事审判别样的人文关怀。
“人生在世,必先做到‘孝悌’二字,这是立身行道的根本,也是涵养良好家风的基础。”伴随古城保护开发征迁项目,家庭成员之间因继承、析产引发的纠纷迅速浮出水面。在审理继承案件过程中,坚持从法和情两方面进行劝解,最大限度通过调解维护家庭关系,针对照顾老人较多的子女,注重在遗产分配时予以倾斜,倡导子女、配偶共同承担孝敬、照顾双方老人的义务,用中华传统美德成风化人。
“循理赋能 法爱同行”,建瓯法院积极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观念,通过判决和调解,传递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家教理念,弘扬传统美德,推动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的建设,为家事纠纷的化解和家庭社会的和谐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司法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