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事故是矿山开采发生频率大、伤亡人数最多灾害,泉州市应急管理局出台了《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顶板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多举措着手重点整治顶板管理漏洞,为泉州经济发展复苏,营造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顶板管理监管执法。将顶板灾害防治纳入监管监察重点内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发生生产安全责任死亡事故的企业采取停止供电、停止供应民用爆炸物品等措施,依法停产停顿。发生一般事故的停产整顿3个月以上;发生较大事故的停产整顿6个月以上;发生重大事故的停产时间视整顿情况而定,直至强制关停。
二是严格落实顶板管理责任。矿山企业要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顶板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采掘工程支护和采空区监控治理设计方案,配备采矿和地测技术人员,建立地压在线监测系统,常态化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
三是加强现场顶板管理工作。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井巷施工方案作业规程或采场单体设计。加强撬毛和支护作业安全管理,每班每个采场和掘进工作面至少有1名经培训考核合格的支柱工,负责检查采掘作业场所顶、帮的稳定性和撬浮石以及支护等作业。撬浮石作业时,必须安排有安全管理员或安全检查工负责现场安全盯岗。
四是强化新技术新工艺推广。新建地下矿山优先选用充填采矿法,持续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减少地下矿山入井人员,推广使用先进爆破技术,优化爆破工艺、爆破参数,减少和避免顶板悬浮石的产生。推广使用采矿、掘进、撬毛、支护等机械化作业以及顶板沉降在线监测等技术,进一步建立健全和落实矿山设备管理制度,加强相关设备操作人员配置和培训,提高撬毛台车、凿岩台车使用率,全面减少人工作业,提升矿山自动化、机械化水平。
五是强化顶板事故应急处置。制定顶板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并按照要求进行演练。发生顶板事故后,第一时间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按照现场处置方案科学施救,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