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龙潭乡村振兴警务室:赤诚之心 振兴山海

  中新网福建新闻8月22日电(江松松)穿过蜿蜒绵长的山间公路,驶入龙潭村村道,便是小桥流水人家,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色,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乡村振兴警务室坐落于村头,守护一方安宁。

  龙潭乡村振兴警务室设有警民驿站、党建室、调解室、指挥调度室、禁毒宣传、政务便民服务站等多个功能区域,近年来,驻扎于此的龙潭乡村振兴警务队坚持发挥党建引领阵地优势,充分借鉴“枫桥经验”,灵活运用智慧警务手段,以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为根本目标,积极探索乡村治理警务新模式,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警务新路子,取得卓然成效。

  优化管理 融入新鲜血液

  龙潭村曾一度成为“空心村”,老年人占了龙潭村人口的绝大部分,2017年以来,以文创产业助推乡村振兴计划为契机,龙潭村陆续吸引了百余名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村民,警务室民警黄杰表示,过去管理十分简单,但随着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如何妥善安置新村民、调和新老村民之间的矛盾,让新老村民们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成了警务工作新挑战。

  警务队为此开创了全新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将辖区内实有人口及实有房屋(住所)全部纳入管理范围、采集信息,并实行“一屋一档”、“一人一档”、“住宿登记台账”等管理模式,暂住登记满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还可以通过福建治安便民“智慧房屋”申请办理居住证,在全省属首创举措。2018年10月,首批来此定居的居民收到了属于他们的居住证,从此和所有“原住民”一样,在当地享有一切同等的公民权利。截至目前,共登记新居民120人,已办理居住证31张,为新居民融入当地生活提供极大便利。

  由于新老居民之间生活习惯与观念难免相左,矛盾冲突便不可避免地产生。警务队民警秉持着再小的矛盾纠纷也要妥善解决的工作宗旨,尽心竭力地走访调解,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目标。

  科技兴警 建设智慧警务

  龙潭村的文创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普通节假日每日尚有数百车流量,每逢旅游旺季,龙潭村更是人、车流量激增,村道交通压力、各类安全隐患亟需解决。警务队坚持群防群治,实行周末、节假日全员在岗工作制,为需要帮助的旅客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在节假日、旅游旺季安排交警大队女子骑行中队民警、辅警实地巡逻、疏导交通,确保畅通有序。此外,警务队以科技兴警打造智慧警务,编织一张由视频监控、治安卡口、人像识别系统、“三位一体”交通执法设备组成的智慧天网,通过指挥中心远程指挥交通、排查重点路段,实时监控、迅速反应,达到高效解决矛盾纠纷、预防违法犯罪的优化治安之效用。

  龙潭村历史悠久,村内民居多是土木结构,且民宿众多,消防安全隐患同样不容忽视。警务队人员通过定期上门走访,逐户进行消防安全排查,制定古村消防整改标准,与村干部签订整改责任状,将消防安全整改工作落到实处。此外结合科技手段,在民宿内部安装720度全景监控,以便在警情发生时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内部情况,作出应对。

  记者了解到,前不久,一位旅客夜晚饮酒后在村内迷路,有了智慧警务系统的辅助,加之警务队民警一心为民的工作精神,通过监控锁定大致方向后,民警们持续寻找三小时,终于在一处田地找到了摔倒的旅客,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警民连心 打造宣传窗口

  龙潭乡村振兴警务室不仅是群众服务窗口,更是乡村振兴宣传的窗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基石,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今年,在多方支持与协助下,警务室开辟了一间全新的“警民驿站”。

  “为了让来往游客都能有地歇脚,有一杯热水、一壶热茶,我们在警务室一楼增设了这间警民驿站。”警务室民警黄杰如是说。为了更好地了解人民需要什么样的公安、如何更好服务人民,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警务室民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付出了大量心血。警民驿站窗明几净、古色古香,游客可以在此喝茶、阅读、拍照,既迎合了龙潭村“文创村落”的特色,又符合游客们休闲、打卡的需求,为警务室打造了极具推广力的形象。

  不仅如此,警民驿站还设置安全知识宣传区,游客可以通过VR设备体验危险驾驶,直观地感受酒驾、毒驾等危险驾驶行为的危害。结合消防安全知识抢答机器,寓教于乐,让游客在轻松玩乐中接受普法教育。此外,通过发放禁毒、反诈等宣传材料,力求提高群众禁毒、防骗意识的能力,营造全民禁毒,全民反诈的浓厚氛围。

  龙潭乡村振兴警务队的民警们怀着一腔热忱,为龙潭村经济发展、长治久安贡献公安力量,力求使警务室成为屏南公安乃至宁德公安的形象窗口。接下来,警务室民警仍将坚守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宗旨,继续开辟独属于这片土地的警务新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