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闽侯县工商联“三引三心”为异地商会发展壮大蓄势赋能

  异地商会是党委政府联系内外、服务民营经济的纽带和桥梁,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闽侯县工商联把异地闽侯商会(以下简称“异地商会”)建设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两个健康”的重要抓手,着力在政治引领、乡情引领、服务引领上精准发力,重点突破,最大限度筑同心、强信心、聚人心,为异地商会健康规范发展蓄势赋能。全县现有异地商会11家,会员数近2000家。

  一、强化政治引领,聚共识筑同心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宣讲和各类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引导异地商会会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一是扎实开展宣讲宣传。为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在民营经济领域落地落实,引导异地商会会员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创新大胆发展。组建专题宣讲队,赴北京、上海、山东、江苏、广东、西安、云南等地闽侯商会调研走访,宣传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帮助在外乡贤企业家正确把握新阶段、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二是深化理想信念教育。聚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在异地商会中广泛组织开展“情系沪闽 携手共进”“奋进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学习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在外乡贤企业家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果。三是畅通参政议政渠道。以人大、政协换届为契机,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企业实力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优秀异地商会代表作为各级人大代表候选人、政协委员人选等,畅通异地商会参政议政渠道,支持他们在更高平台上发挥更大作用。截止目前,异地商会中现有市人大代表2名、市政协委员2名、县政协委员10名,提交建议、提案三十余篇,涉及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

  二、强化乡情引领,鼓干劲强信心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有机结合,大力宣传推介闽侯发展机遇和营商环境,着力做大做强闽侯“朋友圈”,扩大闽侯影响力。一是交朋友。闽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异地商会建设工作,外出参加有关活动时,主动到所在地闽侯商会走访调研,看望慰问在外乡亲,带头联谊交友,切实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用实际行动引导企业家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二是纳良言。以庆祝广东省福建闽侯商会会馆揭牌为契机,召开闽侯县第一届异地商会工作交流座谈会,广东、上海、山东、江苏、西安、云南、海南等7家异地商会会长围绕商会建设、乡情联络、区域互动、人才引进、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为闽侯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三是助发展。通过每周邮寄《闽侯乡音报》、邀请异地商会代表参加闽侯发展大会、闽侯县企业家新春茶话会、“八闽首邑 投资福地”招商大会等方式,激发在外乡贤眷恋故土、反哺家乡的热情,积极牵线搭桥,带动更多项目、资金、人才汇聚闽侯。2019年至今,共协助引进“回归工程”48项,投资总额357.94亿元。

  三、强化服务引领,促规范聚人心

  充分发挥工商联桥梁纽带作用,履职尽责当好“三个角色”,助推异地商会健康规范发展。一是当好“娘家人”。一方面,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来临之际,采取电话微信常联系、节前节后勤走访、邮寄贺卡送祝福、快递特产解乡愁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与异地商会的沟通联系、加强互动、增进友谊。另一方面,积极主动作为,真心实意帮助协调解决就医就学、户籍迁移、市场准入方面等困难问题32个,让在外乡贤无后顾之忧,安心经营、专心发展。二是当好“贴心人”。印发《加强联系和服务异地闽侯商会工作意见(试行)》,从异地商会组建、换届、党的建设、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21条工作意见,进一步加强指导、引导和服务,助力异地商会健康规范发展。制定《闽侯县工商联领导干部联系商(协)会工作方案》,健全联系制度,落实帮扶措施,为异地商会发展壮大撑腰鼓劲。三是当好“引路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异地商会积极投身东西部对口协作、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捐资助学等各项公益事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展示担当作为。广东省福建闽侯商会募集资金155万元用于扶贫助困;上海、北京、山东等异地商会结对帮扶6个村,累计捐赠金额逾50万元,上海市闽侯商会被福建省委统战部等五部门评为“福建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商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