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关注需求缺口 福建宁德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31日电 (林榕生)福建省宁德市政协副主席刘登健31日表示,特殊教育作为地区社会文明与和谐程度的窗口和标志之一,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教育的本身,加强市中心城区特殊学校建设迫在眉睫。

  宁德市政协举行“优化整合资源,推动市中心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重要议题办理协商座谈会。林榕生 摄
宁德市政协举行“优化整合资源,推动市中心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重要议题办理协商座谈会。林榕生 摄

  当天,宁德市政协举行“优化整合资源,推动市中心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重要议题办理协商座谈会,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宁德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涌入中心城区,蕉城区和东侨开发区残疾儿童少年数量也随之增多,中心城区特殊教育资源日趋匮乏。而中心城区仅有蕉城区特殊教育学校一所,目前该校教职员工共54人、教室12间,最多可容纳120位残疾儿童少年,尚有490位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记者从会上获悉,宁德市特殊教育学校地处古田县城关,前身为古田聋哑学校,是福建省第一所聋哑学校,受地理区位以及职业教育校企资源不丰富等诸多因素影响,学校生源不足、发展受限,未能充分发挥市级特殊教育学校示范引领作用。

  对此,宁德市政协委员、社法委副主任、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叶崧建议,在宁德市中心城区交通便利处,规划预留一定面积的教育用地,作为宁德市特殊教育学校搬迁使用,建设一所市级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进一步增强残疾人教育保障能力,更好惠及全市残疾儿童少年。

  座谈会上,相关部门通报了《优化整合资源,推动市中心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重点提案办理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参会人员各抒己见,针对存在的问题,协商提出意见和建议。

  宁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称,根据主城区特殊教育发展现状,目前已形成《宁德市主城区中小学校教育设施布点专项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将特教校的布点纳入规划,建成一所可容纳505人的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届时主城区将有2所特殊学校、625个学位,可满足主城区特殊儿童入学需求。

  宁德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建议,对该市残疾生源情况进行摸底,开展特殊教育学校用地选址论证工作,对用地建设需求和选址意向进行明确,该局将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统筹规划用地,落实具体位置及规划控制指标等,配合做好用地保障和规划审批等工作,保障特殊教育学校用地需求。

  宁德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称,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创造条件,推动市特殊教育学校搬迁至中心城区;加快市儿童福利院新院建设,争取“十四五”期间建成;做好市儿童福利院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养治康教的水平。

  刘登健表示,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相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推动新校规划建设,为特教工作提供坚实基础保障;特殊教育学校要继续完善自身管理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造优良环境氛围,为特殊孩子的未来尽一切努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