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建三明青年工匠杨沈:不管多晚,今天一定送电

  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29日电 (朱德栗)“故障现场有的电杆倒伏在民房之中,有的插入了屋顶铁皮,吊杆条件不理想,立杆难度也大。”29日,国网建宁县供电公司运检部党支部红星党员、三明市青年工匠杨沈在泉州市惠安县电力设施抢修现场如是说道。

  29日上午,国网建宁县供电公司支援抢修队(右一为杨沈)在10kV三村线、石井线(同杆双回)抢修现场,进行立杆填土。朱德栗 摄
29日上午,国网建宁县供电公司支援抢修队(右一为杨沈)在10kV三村线、石井线(同杆双回)抢修现场,进行立杆填土。朱德栗 摄

  28日9时55分,今年第5号强台风“杜苏芮”在福建晋江沿海登陆,泉州供电系统面临严峻考验。28日,国网建宁县供电公司支援抢修队赶赴泉州支援抢修复电。

  抢修复电排头兵

  “10KV三村线和石井线是同杆架设,部分杆段线路倒杆、断线,故障多,抢修难度大。”7月29日,在完成漳州龙海支援任务之后,国网建宁县供电公司支援抢修队马不停蹄赶向泉州市惠安县陈岭镇,领取了第一个抢修任务。

  国网建宁县供电公司支援抢修队安全员杨沈协调当地的陈岭供电所组织现场勘察。杨沈一边介绍着勘察情况,同时向施工队伍介提醒上午抢修注意事项。

  29日7时,惠安下起了大雨,给抢修作业增加了难度。为了确保安全措施到位,杨沈作为抢修负责人,一边与陈岭供电所现场确定倒闸操作进度,一边组织人员协调吊车、钩机等抢修设备,对抢修人员做好分组,确保安措完成后第一时间开展抢修。

  “虽然很累,但是党员就应该这个时候站出来,不是吗?”杨沈轻描淡写地说道。

  随着吊车、钩机入场,杨沈指挥着吊车将一根根倒伏的电杆从民房中、从绿化带里被吊起,顾不上脸上汗水夹杂着雨水,顾不上湿透泡烂的双脚,他带头与抢修人员将旧杆清出现场,挖好新立杆洞,指挥吊车将新杆移向指定位置,立杆填土压实。

  看着一根根电杆被立起,围观的民众心中燃起了希望:“今晚会有电吗?”

  “不管多晚,今天一定送电!”杨沈自信说道。

  安全管控的“婆婆嘴”

  “这个现场分了三组人员同时抢修,作业点分散,安全管控难度大。”在10kV三村线、石井线抢修现场,杨沈不时在各杆段之间来回奔走。

  “吊臂下面不要站人!”“保护绳系好,千万不能低挂高用!”……杨沈的“婆婆嘴”不时在施工人员耳边响起,他把控着现场抢修进度,不时提醒施工人员现场的安全注意事项。

  外出支援,杨沈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抢修工作票、物资的对接,抢修人员的分工,抢修进度的把控,常常压得他喘不过气,但安全管控,杨沈一刻也不敢放下。“任何时候,安全都是我们不能忽略的地板,作为队伍安全员,作为一个党员,我更不能忘记这一点。”

  “我也知道我很啰嗦,但是不提醒几句自己也不放心,念着念着,他们就记在心里了。”杨沈打趣道。国网建宁县供电公司支援抢修队自外出支援以来,已经出动抢修队伍128人次,完成巡线17条次,处置故障、隐患点6条,完成线路送电4条。

  “每个人都没有办法做到事无巨细,但遇事一定要多想一想。”杨沈如是建议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