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不孤,天下一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以来,作为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省份,福建不但着力推进“一带”与“一路”有机衔接,更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展现别具一格的闽式魅力与韵味。
本月,2023年“中国有约·相约福建”国际媒体主题采访活动邀请近50位中外媒体人组成采访团,走进泉州、漳州、福州多地,跟进福建十年来深度融入世界格局的步履,体会福建之变、世界之变,以所见所闻为证,以所感所想发声,成为沟通中外的闽式桥梁。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去年,福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同比增长13.8%。眼下,“丝路海运”工程正加紧实施,“中欧班列”规模效益持续提升,“海丝”“陆丝”无缝衔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打开了多边合作和自由贸易的新篇章,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对接不断加强。
活动期间,采访团走进漳州市古雷石化产业园区。该园区位于航道要冲,是中东、东南亚原油及化工产品沿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国内乃至东北亚市场的重要节点。园区内,中沙古雷乙烯项目正在开展临设、一级地管等基础施工。据了解,该项目由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和福建福化古雷公司合资建设,总投资约为420亿元,建成后年产值可达340亿元,可带动下游产业链和服务业投资1600亿元。这是福建省迄今为止一次性投资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既是中沙双方的积极尝试,也是为持续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出的探索。


在福清市,采访团参观了福州市元洪投资区。园区内,“两国双园”项目正持续有序推进。2019年,福建提出建设中印尼“两国双园”的设想,两国随即开始了“双向奔赴”。今年以来,中印尼“两国双园”签约不断,中国(福建)—印尼共建“两国双园”暨经贸合作推介会现场签约21个项目、金额达432亿元;中印尼“两国双园”经贸合作交流洽谈会1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45.5亿元。
“一带一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要了解一个地方,就要知道它的过去。采访团走进各地文化场所,通过理解不同的历史文化了解多元福建、感受别样福建。
古往今来,国际化大都市皆有海纳百川的气概和包罗万象魄力。在参访泉州时,采访团走访多地,大赞其开放包容。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中国特色与世界潮流深度交织,兼容并包、底蕴深厚的“世遗之城”名副其实。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记录着我国璀璨绚烂的航海文明,清源山老君岩、安平桥、瓷都德化共同书写世遗之城的辉煌历史,梧林传统村落展示着中外建筑的融合、古今文化的碰撞,华侨大学的高速发展体现出中外合作之美、文化交流之韵。
梦栖古韵都市,心泊花样漳州。在漳州,采访团爱上了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色古香的漳州古城、恬静悠然的海澄月港、热闹十足的海澄城隍庙、依山傍水的埭美古村,无不展示着这座古城特有的文化底蕴。古今共存的漳州,令人仿佛走进了流转的老时光,静观千年之变。
苍苍鼓山,泱泱闽水。依山傍水的福州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采访团走进中国船政文化城和罗星塔公园,聆听百年来的船政故事,感慨福建历史之深厚、影响之巨大、探索之勇敢、改革之巨变。
十年来,福建持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化理念为行动,化愿景为现实,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前进。“鱼不能离水,雁不能离群。”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国家各地区间联系不断增强,全球化趋势不可扭转。十年之期,是吸纳经验、规划未来的起点。身为耀眼的海峡明珠,海上福建将继续发挥“一带”“一路”的枢纽优势,更加主动融入世界格局,诚邀多方沟通合作,传播福建故事,释放闽式魅力。下一个十年,福建未来可期。(记者 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