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2 7日电(郑雯婷)善意文明执行在依法执行的基础上,对执行工作提出更加严格、更加规范、更加公正的要求。闽清法院多措并举做好“善”字经,持续推进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主动靠前服务,发挥司法职能,助力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善用措施巧执行
在一起提供劳动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件中,原告受雇于某建设公司,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在做工期间,由于机器操作失误导致原告受伤,经闽清法院审理判决,建设公司需赔偿原告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损失10万余元。案件生效后建设公司未履行法院判项,在执行阶段,闽清法院依法冻结该建设公司名下资金账户。
因公司账户被冻结,公司资金款项无法正常流转,工人工资也未能正常发放,执行法官在确认公司经营状况后,组织双方协商,允许公司选择其中一个冻结账户用于执行款支付,同时将其余账户解冻,并给予公司一定宽限期支付赔偿款。在灵活运用执行措施后,不仅让公司依约将款项汇入指定的冻结账户,还保障了公司正常经营运转,按时支付工人工资,实现“双赢”。
善意文明执行,不是消极执行、拖延执行,更不是为执行案件松绑,而是找准各方利益平衡点,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权益的影响,以最低的成本和代价,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近年来,闽清法院不断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灵活运用活封活扣等柔性执行,积极促成有履行可能的企业达成执行和解或自动履行,2023年以来,活查封率达100%,为6家企业修复信用9次。
善谱解纷和谐曲
日前,闽清法院促成一起涉企纠纷达成执行和解。
据了解,在2017年6月,某电器公司将其厂房外侧空地出租给一加工厂,双方签订租赁合同,并约定租赁期限及租金,在租赁期限届满前,加工厂还有部分租金未支付,租期届满后,加工厂尚有厂房、部分设备仍留在租赁场地,租赁场地也未返还给电器公司。在2021年10月,电器公司将其名下空地租赁给另一公司,其中就包含了上述案件中部分的场地。为此,在2022年,电器公司将加工厂起诉至闽清法院,要求其归还场地,恢复租赁场地原状,并偿还剩余租金及场地占用费。闽清法院判决支持电器公司的诉讼请求,
2023年2月,案件生效后进入执行程序,承办法官考虑到双方均为企业,若按照常规程序启动强制执行,需对被执行人厂房、设备进行拍卖,这一过程周期长,有可能会出现流拍结果,不仅不能让被执行人及时偿清款项,还将影响申请人的后期经营。
于是承办法官上门组织双方座谈,双方均同意以厂房、设备抵扣租金,但双方对设备价值产生较大分歧,承办法官抓住主要矛盾,向当事人分析路途距离、运输费用等因素,让当事人充分考量成本问题。而后,经过法官倾心用情的协调,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加工厂将厂房及部分设备作为租金抵扣,电器公司同意给予一定宽限期,让加工厂搬移剩余物品,恢复场地原状。
在案件执行过程中,申请人与被执行人自愿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可以依法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主体、履行标的、期限、地点和方式等内容,使得执行内容更为灵活,手段更为缓和,便于履行,提高执行效率。
善做助企暖心人
连日来,闽清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行亮带领执行干警走访企业,持续推进“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活动,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
在福建礼恩科技有限公司,闽清法院干警们实地参观了企业的生产车间,了解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状况,就企业生产经营中合同履行、用工规范等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研判,并提供意见建议。
在福建浩通管业科技有限公司,闽清法院一行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对企业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一一作出解答,并向企业征求对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意见建议。
下一步,闽清法院将持续推进“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活动,完善院企沟通机制,紧扣企业发展司法需求,积极主动靠前服务,助力企业良性发展,营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