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18日电(记者 李思源)由厦门市社科联指导,厦门市陈元光研究会主办的第十届厦门市陈元光文化论坛17日在厦门成功举办。来自海峡两岸近百名嘉宾通过论坛就陈元光的历史和文化展开热烈讨论。

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庄亨浩,厦门市社科联学会普及部四级调研员王军,《中华时报》新闻部副主任曾志民,河南省潢川(原光州)县政协副主席徐文强、秘书长刘斌,文史委主任刘建奇,潢川县史志办主任陈国太,潢川县(光州)根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峰,世界纪录认证官、世界和平亲善会理事长余淑琴等。

本论坛以“传承开漳文化,促进两岸融合”为主题 ,以对陈元光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强”的态度研究陈元光相关的历史和文化,坚持学术立会,支持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积极营造轻松的学术氛围,促进两岸民心相通、心灵契合。为构建两岸“共同精神家园”、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早日实现两岸统一,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而积极努力。

陈元光是两岸开漳87姓的共祖,在两岸闽南百姓中的影响巨大。陈元光将中原的先进文明和文化带到漳州,使原来文化蛮荒之地,变成了海滨邹鲁,他是闽南文化的开创者。“闽南”做为一个区域名词,在他开漳之后才出现,他是“闽南”这个区域名词的“点火人”。他在漳州“兴庠序”,办学校、兴教育,为闽南文化注入中原文化血脉。他创办的“松洲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书院,这是闽南文化产生和形成的标志。陈元光的诗及陈元光战死之后被百姓供奉并成一方“保护神”,为闽南文化注入闽南乡土诗、文化和以“开漳圣王”神系为内容的,包括陈元光家族及其部将“神格化”的民间信仰,成为闽南文化不可或缺的文化核心。因此,陈元光是名副其实的闽南文化开创者、闽南文化始祖。
研究证明,有文字记载的华侨出国最早出现在唐代,地点是菲律宾,而这个时间点就是陈元光开漳之后。陈元光开漳,打通了中国南北经济大动脉,再加上历史机缘,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南移,使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很快南方就出现了“地狭人多”的状态,于是本就是“中原移民”的闽南人开始“向海求生”,继续向外迁徙,开始出海并侨居国外,史称“住蕃”,回国则称“回唐山”。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陈元光开漳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随着漳州人的外移,陈元光文化及闽南文化及习俗传入台湾地区、进入港澳、走出海洋,传播到东南亚各地,影响遍及海峡两岸并向海内外进一步扩散。
与会专家学者和嘉宾充分肯定了陈元光及其文化在构建两岸共同精神家园,促进两岸百姓心灵契合、民心相通,落实 “以情促融”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此次论坛得到了来自海峡两岸各届陈元光文化研究的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来自河南光州(潢川)、台湾地区、澳门和漳州、泉州、龙岩、三明等外地嘉宾千里赴会共襄盛举。论坛得到了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福建省民众学会、福建省海峡社会发展研究院、厦门市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厦门市易学会、厦门市青年两岸交流协会、厦门市商帮经济文化交流协会等社会团体的协助和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