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成功培育优良性能鲍鱼幼苗 专业赋能助力福建乡村振兴

  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14日电 立处于闽东南沿海的漳浦县,自古素有“金漳浦”之美誉,因其地域条件的得天独厚,是福建乃至全国最大的鲍鱼苗种生产集散地之一。依海而立,因海而兴。接手父亲林明义产业的“渔二代”林昕哲在与鲍之家团队三年的调查和研究后,成功培育出优良性能的鲍鱼幼苗,新鲍苗不仅比普通鲍苗价格更优、生产效益更好,也为渔民养殖鲍鱼苗带来了致富新希望。

  依托学校平台资源,鲍之家携手福建农林大学海洋研究院狄桂兰博士通过渔村实探,联合开展研究,挑选优质品种鲍鱼进行育苗实验,鲍之家团队以漳州市漳浦县为育苗基地,借由本地适宜鲍鱼生长的育苗环境以及鲍之家团队成立的专业育苗技术环境。坚持技术创新,解决鲍鱼畏热、生长速度缓慢的问题。至今,鲍之家已申请1个商标、2项发明专利和6项实用新型专利,在育苗、鲍鱼活体运输、加工、饲料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以及鲍鱼养殖产业相关的制度保障均走在全国前列,为古雷北江村养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动力和保障。职业教育要推动科技创新、催化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教育链有效对接,在服务国家驱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有力支撑作用。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为破解鲍鱼产业发展难题,鲍之家团队通过创新“1+2+N”振兴模式,通过1家公司(福州速检科技有限公司)、2家研究院(福建农林大学海洋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和N家高校(福建农林大学、闽江学院、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利用各方资源,形成资源共享,打造出种苗创新——智慧养殖——特设营销——多方发展四维度“鲍之家”品牌,为养殖户提供优质的种苗、以及养殖资金、技术服务。在此基础上,鲍之家团队通过线上线下售卖模式融入鲍鱼产业,帮助实现养殖户零资金,低风险创业,最终打造出以企带村、以村促企、双向联动的产业模式。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鲍之家团队通过技术专利革新与高校企业合作融合,全力抓好资源优势,依托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作为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的会员单位优势,发挥校内数字文旅国际产创融合示范基地、国际休闲与酒店研究所等平台作用,以及省内日趋完善的乡村产业道路,以“1+3”模式在文旅、信息技术和医药方面做出新的突破,持续探索乡村发展路径,形成产业支撑、人才集结、项目驱动的推动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知行合一,着力构建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区域制度环境与产教融合生态。

  截止至22年底,鲍之家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助力北江村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成功改善乡村经济结构,推动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与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乡村居民生活水平,加快经济发展,促进乡村农业的现代化。依托滩涂、渔港、岸线等优势资源,通过完善渔港码头配套、水产科技推广等举措,持续培优做强以鲍鱼育苗等产业,助推育苗产业转型升级,成功打造出渔民能端着养殖产业的“金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