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13日电(林富强) 金融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绿色金融支持。在此背景下,建设银行南平分行加快创新步伐、抢抓业务机遇,主动进行结构调整和业务转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发展 引金融活水助企纾困
“短短两天,企业名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污权指标成功质押,56万元贷款资金到账,送来了‘及时雨’。”光泽县某炭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为“建行速度”竖起了大拇指。
建行光泽支行了解到,该企业主营机制炭生产与销售,为响应环保新形势,正大力推进设备改进,亟需资金周转后,在县环保部门及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的指导下,通过将该企业依法可转让的排污权进行质押并提供金融支持,成功为该企业办理质押贷款,授信金额56万元。


“一边要满足扩大产能的需求,一边要投入资金引进环保排污设备满足排污要求,资金周转一度让我犯难。”企业主章先生坦言。近年来,受疫情影响,不少小微企业也存在“抵押物不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辖内绿色企业在排污节能方面本身成本较大,在转型发展上更是雪上加霜。助企纾困解难,是闽北建行人的初心。建设银行南平分行促成全省系统首笔排污权质押贷款顺利发放,让辖内企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推广复制绿色金融创新 “沉睡资产”变成“流动资本”
建设银行南平分行各县市金融机构复制推广该经验做法,成立绿色金融团队,梳理发掘全辖内具有排污权的企业,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信贷需求。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实地走访,各县市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团队立足企业纾困解难,梳理选定需求客户,启动排污权质押贷款项目辖内孵化,以金融手段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助力其转型绿色发展。该行先后办理排污权质押贷款5笔,授信金额近300万元。另外,建行南平分行还给其他14户拥有排污权企业办理普惠类贷款,授信金额4300余万,贷款余额超3000万。
排污权的成功质押,将排污权从“沉睡资产”变成“流动资本”,释放经济价值,标志着排污权质押融资项目在我省建行系统取得实质性突破,促进当地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意义非凡。
金融赋能盘活市场 激励企业绿色发展
对金融机构而言,将企业排污设备情况、产值排污比率及排污权购买成本等综合考量,通过挂钩排污权等资产,打通了金融资源与环境资源的链接渠道,提升了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和管理能力,助力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和空间,培育新的金融服务覆盖面。


对绿色企业而言,一方面,排污权被赋予金融功能,增强了排污权的流动性,提高了排污权交易市场的活跃度,有效盘活排污权交易市场,企业因此更加珍视排污权资产,按规定依法排污,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将属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排污权抵押进行贷款,可以有效盘活企业环境资源,化解企业购买排污权所产生的成本压力,促进企业参与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为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提供资金支持,激励企业环保技术创新。
今年以来,南平市加快挖掘“绿色经济”的不竭动力,推动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融合发展,全力推动“好风景”走向“好经济”、“好经济”迈向“好生活”。建设银行南平分行将紧跟政府政策,加快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步伐,寻找绿色金融服务切入点,以新金融实践助力生态价值实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