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夏练三伏,从“热习服”开始!

  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9日电(杨书勤 王伟) 伏天已至,驻地进入了“焖锅”模式,地表温度近40°,为有效防范训练中发生热射病,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龙岩支队上杭大队四中队始终树牢“科学施训、科学预防”的理念,从防暑降温、科学组训、备齐急救用品、严格防护措施、全程跟踪监测等方面加强“热习服”训练,进一步增强指战员对热环境的适应能力,确保全体指战员身心健康。

  “热习服”训练是啥?“热习服”是指在高温环境的反复刺激下,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心血管功能得到不断改善,热应激的适应能力逐步增强的过程,要求在身体生理耐受限度以内,稳步提升耐热程度,获取高温环境下完成适当强度训练和遂行战斗任务的能力。“热习服”训练时长一般在1.5至2小时,于炎热环境下进行,环境温度不低于30℃为宜。指战员们通过长跑、俯卧撑等将力量训练和有氧耐力训练交错组织,从而达到更好效果。

  “同志们,今天我们将进行适应性训练,训练时间为90分钟……”。训练场上,值班员宣布了当日的训练课目。为确保训练取得实效,据了解,中队制订详细的训练方案,从训练周期到训练方法,再到各类训练保障措施作了十分详细的考虑。

  在训练间隙,中队组织卫生员为指战员检测心率和体温,训练必须达到一定运动量才能取得效果,运动心率通常到达每分钟130至150次,若超过规定值或明显有不适感,应立即停训休整,防止中暑现象的发生。期间,中队组织人员架设水囊蓄水,保证有充足水源,以及利用低温箱备足冰块、冰水等物品,做好随时准备诊治可能出现的中暑情况。

  同时,中队要求炊事班准备好充足的冰镇绿豆汤、冰镇西瓜等解暑食品,确保全体指战员在高温环境下训练,能够及时补充因大量出汗而流失的水分、糖分、盐分,从而保证身体机能平衡。

  下步,中队还将按照计划稳步推进训练内容,不断增强全体指战员对热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抗热、耐热能力,为开展夏季训练奠定坚实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