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民警陈明秀:满怀爱心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23日电 陈明秀,女,汉族,福建长乐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二级警长,现任洪山派出所户政窗口民警,2020年度被授予福州市公安局优秀人民警察称号,先后获评“福州警星”、鼓楼分局“岗位能手”、优秀公务员等荣誉。

  多年来,陈明秀坚守基层派出所户政窗口,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在接待群众过程中,用心、耐心不推诿,遇到疑难问题,以高度的责任感,践行高效便民理念,专业化、高效率帮助办事群众解决困难,彰显了新时代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担当作为。

  她满怀爱心、带着温情做工作,设身处地为居民群众着想,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工作态度,促进政务服务延伸至基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适时开通绿色通道、根据群众实际需要开展“上门办证”贴心服务;多措并举,解决辖区居民长期“无户口”问题;跨省合作,破解各类“不可能”难题;着眼细处,积极推动“零门槛”政策落实……户政窗口的工作是繁琐的,日常接待一人、办理一事,点滴之间无不体现了陈明秀的爱岗敬业精神,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实践自己忠诚履职、为民服务、创造价值的理想追求。

  热情服务,强化系列便民利民措施

  每年高考季到来之际,陈明秀总会在值班室和办证大厅门口粘贴自己的手机号码,以便第一时间为那些高考中身份证“云丢失”的孩子补办证件助力高考。对辖区残疾人、自闭症患者、老年痴呆等特殊群体,陈明秀“有求必应”,适时带上移动采集设备,和社区民警一起上门提供办证服务。辖区居民黄某铭女儿系精神障碍患者,因身份证到期,无法办理残疾证延期手续,因女儿拒绝出门,来所求助。面对群众的实际困难,陈明秀经过协调做工作,带队上门拍照办证、帮助排忧解难。长期以来,她带领窗口民警践行“马上就办”理念,持续深化公安“放管服”,不断完善引导服务、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延时工作等系列便民利民措施,把“满意在窗口”活动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工作措施上。

  钻研业务,运用“互联网+公安政务”提高效率

  陈明秀善于钻研学习,与时俱进提高业务能力,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充分运用“e体+”智慧赋能体系,熟练掌握各类公安工作应用系统,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依托“福州市公安局档案查询系统”“福建省治安管理系统”的历史档案查询功能,她帮助辖区群众实现跨区、跨市出具家庭成员关系证明,并在办理主项变更时直接采用档案信息,大大缩短了因调档而增加的受理期限。陈明秀在工作中获悉,81岁的福大退休老教师因历史原因,迁移户口时名字登错,现急需办理与家人的关系证明。陈明秀经查询本所档案未能获取有效信息,她主动联系迁出地派出所查询历史材料,并利用福州市公安局档案查询系统,经过几番周折为老教师办妥了与家人的关系证明。

  多方调查,解决20多年无户口问题

  1997年黄某浩在医院出生,就被确诊为先天性脑瘫,存活的可能性很低,很难长大成人,父母一直没有到派出所为女儿申报户口。但是父母始终没有放弃对女儿的治疗,还是抚养女儿长大了,所以黄某浩患脑瘫20多岁仍无户口。得知这一情况,陈明秀很同情黄某浩一家的遭遇,上下协调帮助解决:一方面,与社区民警共同走访黄某浩家人、邻居、知情人,制作了6份调查笔录并形成调查报告;另一方面,指导黄某浩的父亲去医院复印当时的分娩记录以及向医院申请补发出生医学证明;最后,经过系统核对,启动补录程序受理了黄某浩申报户口的申请,并为黄某浩办好了二代身份证。

  跨省合作,查明“失踪”40多年老人身份

  一天下午,樊老伯试探着来到洪山派出所,打听办理身份证的事情。可是,根据樊老伯提供的情况,陈明秀却怎么也查不到其个人信息,经过进一步了解,陈明秀得知樊老伯离家41年了,都未回过老家,都没办过身份证,也不曾和家人联系。根据樊老伯回忆,提供的家人模糊信息,陈明秀经过大量的排查筛选,发现“樊某俭”与其次子重合度较高,立即与山东省高青县当地派出所取得联系,在对方的帮助下核实并最终确认了樊老伯的身份、与樊某俭的父子关系。陈明秀联系了樊某俭所在村的村干部,而后又辗转加上了樊某俭的微信,隔着手机屏幕,离家41年的樊老伯终于与千里之外的儿子相认,随后陈明秀还与火车站民警配合,特事特办将樊老伯送上了返乡的火车。

  力所能及,加快办理群众“零门槛”落户

  福州“零门槛”政策落地后,陈明秀马上根据文件制作《零门槛落户办事指南》《零门槛落户常见问题解析》,简明扼要方便群众了解咨询。她还收集省内派出所户籍窗口的电话,在受理属于省内群众的“零门槛”业务后,立即联系当事人所在地派出所配合办理网上迁移手续,将原本需要2个工作日才能办结的业务,力争做到当场办结,省了群众多跑一趟。办理“无犯罪证明”等业务也是一样,通过内部协调多做工作,力所能及,尽可能让群众少跑一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