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建各地火热开展防灾减灾周系列活动

  今年5月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周。我省各地围绕“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活动,形成防灾减灾宣传的浓厚氛围。

  PART.1

  福州 ·福清市

  5月8日,福清市2023年“5·12”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开幕活动在福清市安全主题公园举办。

  活动伊始,福清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兼减灾办主任翁喜旺发表致辞并宣布游园活动开始。

  他表示,此次活动既是面向群众的预防宣传活动,也是针对各职能部门的工作部署。开展好这次活动,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而且还有利于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推广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广大群众避灾自救互救的能力。

  随后,在主持人的带领下,滨江小学观溪校区的孩子们与现场观众一同开启了游园之旅。此次活动围绕“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展板展示、分发宣传册、体验区演示、安全公园设施展示、各相关单位介绍等,向孩子们和过路市民普及地震、火灾、水灾等多种灾害的防范知识和应急处置方法,全面宣传防灾减灾相关知识和技能。

  “科普+互动”,现场教学细致入微,观众收获满满。活动现场各个展点的讲解员,细致讲解了相关的应急科普知识,并演示了防毒面罩、AED除颤仪等应急设施的正确使用方法。福清红十字会的讲解员们现场普及教授了心肺复苏、海姆利克急救等手法。观众掌声不断,孩子们直呼“学到了”。

  “科普+游戏”,好玩又能让人长知识。活动现场设置了公共安全体验区、网红打卡区、防灾减灾体验区等多个活动区。科普区体验既有心肺复苏机器人、“安全标识连连看”等知识科普“黑科技”,还有多种多样的互动教学,并邀请孩子们亲身体验,让孩子游戏的同时也能学习到科普知识。

  “同学们,如果在教室里遇见地震,大家应该怎么做呢?”活动还精心设计了有趣的互动趣味问答游戏,让孩子们主动学习应急科普知识。“我我我我!”现场孩子们响应热烈,积极抢答,现场学习热情高涨。

  此次宣传活动,孩子们通过观看应急科普知识展板、参观应急救援装备展示、学习医疗急救技能等形式感受到了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防范知识和自救技能。此外,工作人员还向现场市民发放了小礼品和宣传手册,让市民们更加了解和支持防灾减灾工作。

  据了解,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福清市将积极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并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等人流密集场所,向公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努力营造防灾减灾人人参与 、安全知识家喻户晓的良好氛围。

  图片

  本次活动由福清市减灾委员会主办,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大队、市气象局、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和规规局、市防震减灾中心、市科学技术协会、市红十字会、市滨江小学教育集团、市蓝天救援中心、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清支公司协办,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承办。滨江小学观溪校区部分师生和工作人员,市应急局、气象局、自规局、防震减灾中心、科协者、红十字会、消防救援大队、人保公司志愿者及蓝天救援队专家参加活动。

  PART.2

  龙岩·上杭

  在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为加大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力度,增强群众防震减灾意识,上杭县应急管理局推出地震科普馆(紫金地质矿产博物馆)公众开放日,5月7日上午,师生、家长、干部职工等百余人慕名前往参观。

  科普馆布展面积2866㎡,馆内分为三层,包括厅序、四个展厅、一个3D影视厅等展项,于2011年8月,被命名为地震科普教育基地,是国内建馆中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学博物馆之一。

  活动中,由博物馆讲解员带领大家参观并讲解,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数字化、仿生、虚拟现实等声光电技术将矿物、化石标本、地质面貌等呈现给公众,从生命长河到地球内部结构,从地震起源到地震带分布,从抗震结构到地震逃生,将晦涩难懂的地理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解说,并抛砖引玉,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发听众思考,从而加深知识印象,是一场集学识性、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活动,让参观者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到地震知识。

  此次活动,应急志愿者携手发力,领先开路、队尾清点人数,确保讲解参观不落一人一物,维护现场秩序,保障人员安全,让公众参观无后顾之忧。

  下一步,上杭县应急局将持续做好应急科普宣传,陆续推出防灾减灾宣传周系列精彩活动,进一步防范灾害风险,护航上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