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山寨”光伏板引发的纠纷,法院这样判

  中新网福建新闻4月10日电(胡溪 魏国才)光伏发电节能减排,可应用场景多,大家已不再陌生。近年来,“光伏风”也吹到了农村,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张某响应国家号召,在老家安装光伏板,却为此事发了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2021年4月,张某向某新能源设备经营部购买光伏发电板。双方约定,由该经营部提供某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某型号的光伏发电板产品,并由经营部负责安装通电、办理相关手续。张某预付2万元后,该经营部依约在张某家安装光伏发电板48片并实现并网发电。

  验收时,张某发现安装在自家的光伏发电组件外包装与官方公示的正品差异较大,为此,张某拒付货款。某新能源设备经营部则强调自己所卖产品系官方正品,要求张某如约履行付款义务,并将张某诉至法院。

  某新能源设备经营部认为,张某家光伏板已安装完毕,且并网发电。张某仅支付2万元,剩余款项迟迟不付,实在没道理。

  张某认为对方在我家安装的光伏发电板与正品不符,且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正品验证所安装的不是正品,必须退钱。

  新罗法院一审审理认为,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某新能源设备经营部未按约定安装相应型号的光伏发电板,已构成违约。其行为致使合同的主要目的不能实现,张某主张解除与该新能源设备经营部的光伏发电板买卖合同,理由充分。张某主张的退款及要求某新能源设备经营部自行拆除运走已经安装在张某家屋顶的全部光伏发电板,具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予以支持。

  新罗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令解除某新能源设备经营部与张某的光伏发电板买卖合同;某新能源设备经营部退还张某货款2万元,并拆除、运离安装在张某家屋顶的光伏发电板。

  法官说法:商家要严格遵守法律,恪守行业规范,诚信经营,出售假冒伪劣产品,不仅需要赔偿消费者损失,同时也可能侵犯知识产权人的商标权、著作权等合法权益,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严重的甚至需承担刑事责任,切莫因小失大;加盟商务必要瞪大眼睛,充分利用商标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网等信息平台,审慎审查授权人是否是真实的权利人、相关授权链条是否完整有效,注意查看相关文件真实性,以免“上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