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旧称“上元节”,是“天官赐福”的吉祥日子!每到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游龙舞狮的元宵社火灯会。在各色元宵社火中,福州的“福神阵”则是特色的闽都元宵福文化!
农历正月十四17时,结合了木雕、竹编、闽绣、纸帽等多项闽都非遗技艺的“塔骨”组成的闽都“福神”阵伴随着锣鼓声,在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宫“千里眼顺风耳”的带领下,随着花灯的映照,缓缓走进三坊七巷的天后宫。市民朋友们争相前来,希望“天官赐福”,期盼2023年能够吉庆有余!

闽都“福神”阵的载体是“塔骨”,很多人对其的印象均来自台湾的“电音三太子”。但事实上,这种民俗形式源自福州,流传至今的“福神”阵,就是一部行走的福州民俗“博物馆”。
而闽都“福神”阵的内核则是福州人民对于美好的品德的寄托。福州人所崇拜的闽都“福神”多是福州各地方在历史上造福于民,拥有忠、孝、节、义等美好品格的历史人物。
而闽都“福神”阵的协作方式更是体现了福州人团结有序的社会关系和分工。其中蕴含的竹编技艺、脱胎漆器、十番音乐等元素更是福州非遗文化的集大成者。

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宫钱颖曦表示,源于福州的“福神”阵,无论是在一衣带水的台湾地区,还是在大洋彼岸的欧美国家,无不展示着闽都“福”文化的魅力。但作为发源地的福州,在过去几年里甚至出现因为无人参与,陷入了需要去请民工来挺“塔骨”、抬“轿杆”的尴尬局面。甚至有些孩子在看到短视频平台上欧美国家的“福神”阵表演后,感叹到“觉得自己才是外国人”。过去几年里,长乐等区县的“福神”阵热火朝天,但在组织上并未形成有序的管理体系,此次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宫组织的闽都“福神”阵展示活动,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组织对闽都“福神”有热情的义工,共同参与到闽都“福神”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发展中来。而今,国泰民安、物阜民丰,作为闽都“福神”阵发源地的福州将续写着这一历史画卷,这也是福州本土文化自信提升的体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