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州福清:让五福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28日电(林敏)近日,记者和福清文史爱好者王平走访了福建省科技厅农牧业科研中试中心。期间陈为雄主任提及乡村振兴有关话题时感慨说,“我作为省科技厅的农业老兵,愿做力所能及的事助力乡村振兴。我是福清龙田山头村人,属于陈氏宗祠五福堂传人,想通过五福堂海内外传人,推动五福文化产业的研究,推动五福文化产业赋能福州乡村振兴。”

  中国先民对人生“五福”的祈求,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与思想文化背景。人们常用五福临门等祝福语,那五福究竟包含了什么?据史料记载,清朝福清人叶观国作为学士,参加了五次乾隆皇帝召集大学士及内廷翰林等茶宴,乾隆皇帝分别以:洪范九五福之一曰寿、之二曰富、之三曰康宁、之四曰攸好德、之五曰考终命联句,由此可以看出五福包含的内容。据考究,福清也有一些跟五福有关的宗祠庙宇,比如福清龙田山头村陈氏五福堂、高山海头陈氏五福堂、高山岺岗陈氏五福堂、上迳陈氏五福堂以及东张五福寺平潭五福庙;《福清县志(乾隆版)》载:“德显公庙 在海坛山旁 明洪武初迁内地,移神于方民里龟山之西。始至庙,降乩题门联云:公既定宅亿万年敬天之休,帝用锡民九五福建皇之极。”

  图为王平到福清市高山镇参观访问陈氏五福堂
图为王平到福清市高山镇参观访问陈氏五福堂

  长期研究五福文化产业的福清文史爱好者王平介绍:“陈为雄老家的陈氏宗祠五福堂族谱记载出过宋朝驸马都尉陈寿。乾隆版《福清县志》杂事志记载:陈寿墓各里俱有,如疑冢然。宋尚徽宁公主。人物志记载:陈景范 原名圣范,别字平野,福唐里人。宋驸马都尉寿之裔孙,山头陈氏宗祠五福堂有牌匾提到陈景范,陈氏族谱也很清晰记载陈景范是宋朝驸马都尉陈寿的裔孙,跟《福清县志》记载一致。”

  陈为雄在接受采访时说:“族谱记载,我们是宋朝忠利侯陈规的后代。陈规守德安时,发明了一种管形火器,这种火器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陈规曾上奏营屯田事宜,条例上报,朝廷诏令嘉奖他。乾道八年,皇帝下诏刻印陈规所写的《德安守城录》颁行天下,陈规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南明政权郑成功部下陈永华,为解决军队粮食不足的问题,陈永华鼓励将领进行军屯,学习的正是陈规的思路,可以说我们陈氏自古就是忠臣良将孝子义士。明末清初,以我们五福堂陈寿为原型在平潭建造了五福庙供奉驸马都尉威灵公,期间由于班兵制度,都城隍威灵公被带到台湾,班兵三年一轮换,又把台湾城隍带到平潭,因此五福庙出现中国唯一一庙两城隍现象。”

  图为王平跟平潭五福堂族人查找五福文化资料
图为王平跟平潭五福堂族人查找五福文化资料

  王平在走访中告诉记者:“连横在《台湾通史》记载:“五福大帝,廟在鎮署之右,為福州人所建,武營中尤崇奉之。”五福大帝信仰,在福州地区及台湾盛行,台湾有安平海山馆,原主祀妈祖并合祀五帝爷、五福爷,澎湖也有海山馆。清康熙年间,驻军兴建了海山馆,合祀五帝爷、五福爷。甲午战争后,海山馆被日军侵占,被改为澎湖医院,仅剩海山馆伙房,兼供奉神明所在。福州也有五福大帝信仰传承,只是不单纯称五福大帝,也称五灵公,供奉着五福大帝的庙宇叫福州白龙庵,位于台江,目前已知从这里分炉的就有台湾嘉义市的九天殿共义堂、台南市的西来庵、范司堂、高雄市的清德堂以及全台白龙庵等。据悉,台湾同胞每年都要到白龙庵祖殿朝拜、进香,台南市西来庵还回到闽侯祖庙西来庵寻根溯源,所以说,五福文化产业在海峡两岸源远流长,枝繁叶茂。”

  陈为雄介绍说:“其实平潭五福庙的来历非常有意思。所谓“五福”,即取福建省福州府福清县福唐里定福境五个福,我们陈氏族谱记载为:“沐圣主天高地厚之殊恩,渥眷顾金枝玉叶之隆宠,御书五福之赐,声震华夷之域。”传说驸马爷奉命征剿寇乱后,择居龙田沙龙溪定福境。不久,他被奸臣诬告违制建了一座千里花园万里鱼池意欲谋反,皇帝闻奏震怒,传旨处斩驸马。公主以金头银项装殓驸马爷,并在福清建了许多驸马墓。公主事后向皇帝具陈事实,皇帝才知错杀东床,为抚慰爱女,决定为驸马招魂,建庙立祠,封驸马为“威灵公五福都城隍。”

  “五福庙这个关于陈寿五福堂的说法是一种附会,之所以出现驸马都尉是因为郑成功在南明朝一直是仪同驸马,而南明政权的东阁大学士钱肃乐在清顺治二年于城隍庙举行抗清集会,钱肃乐被推为义军领袖,之后一直活跃在反清复明的主战场上,最后病逝,归葬在福清黄檗山。因此,五福庙主祀有了既是驸马但又是都城隍威灵公的设定。”王平说:“这是天地会的一种宣传手法,族谱是南明遗老遗少所制,古人很讲究避讳,但是《福清县志》乾隆版及五福堂族谱明确陈寿尚高宗朝徽宁公主,高宗的父皇是宋徽宗,怎么可能女儿的名字出现父皇的庙讳徽?另外一个五福堂族谱出现宋朝东阁大学士的称谓也不符合史实,东阁大学士是明清才有的称谓。此外,平潭五福庙虽然在《平潭县志》(民国版)有记载:“驻镇都城隍庙,在侯均区五福境。清康熙十七年,海坛既设总镇,庙从镇东卫移建于此。”海坛镇水师虽然于清康熙十七年设立,但官兵仍驻防于福清镇东卫,当时海坛岛依然属南明政权所辖,由名将朱天贵镇守至康熙十九年,因此五福庙此说存疑。五福庙修葺时,发现一块碑榜记载:“此庙系吕总镇于雍正七年兴建,崇祀城隍尊神。”明显平潭五福庙是由清雍正时期海坛总镇吕瑞麟所建。清朝海坛总镇绝不可能会无缘无故供奉一个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宋朝驸马爷,事实上吕瑞麟所建的五福庙供奉的是清朝将领陈福。陈福死于三藩之乱,雍正八年,陈福入祀昭忠祠,陈福有弟弟名陈寿陈奇。对于反清复明的天地会来说,当然不可能视若无睹听之任之清廷在海坛供奉一个在三藩之乱中破坏反清复明的人,因此在反清复明志士朱舜水的灭虏之策不在他奇但在事事与之相反的思想主导下,才有了福清龙田五福堂及五福庙供奉的是宋朝驸马都尉陈寿的布局,甚至东渡日本与隐元魏之琰朱舜水等一起反清复明组成天地会早期组织的白社(莲社)的高僧即非如一在他编撰的《福清县志续略》的福清地图里在福唐里定福境(今龙田镇沙龙溪自然村)直接标明陈驸马遗址方位,其实就是点明早期天地会白社(莲社)福清总部位置。”

  据考究,天地会因为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很多痕迹都已经抹掉,但是怎么抹,也还是有来龙去脉可循。广东十三行当时的世界首富潘振承和伍秉鉴都是天地会成员,并都跟广东天地会主要根据地海幢寺有关,1816年,清军在广西东兰州的天地会成员姚大羔家里,搜获了天地会的核心材料《会簿》,书中详细记载了“火烧南少林寺”等天地会的发展经历,在书里,多次提到天地会的女联络员住在广东的海幢寺,海幢寺里的一个天地会组织名叫“莲社”,又称“白社”,海幢寺的今无、今释与今种和尚就与福清人后东渡日本成为日本国师的隐元禅师关系密切,福清人林継京在给隐元禅师的信里写:“吾党聚类云萍,切眷怀于桑梓;岐分南北,可无赠以骊歌。用灑属道之清尘,共勒云笺于白社。”另外清朝时学士叶观国在《慧国禅师五秩序》写:“与乡之缙绅先生缔莲社交游,余族侄明经时隆君与焉。”都很清楚说明白社(莲社)由福清人组织,实际上不论是潘振承和伍秉鉴以及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作为世界首富,他们财富的来源都是贸易,都是纵横四海的海商,而与郑芝龙同一时期从事海上贸易的福清人有薛八官魏之瑷魏之琰何毓楚林时亮林楚玉俞惟和王心渠陈奕山陈九官,据史料记载,1604--1636年日本共颁发356份朱印状,可以确认几位参与朱印船贸易的福建籍华商身份,他们是郑芝龙、欧阳华宇、薛八官、魏之琰、魏毓桢(魏之瑷)、林三官、李旦等7人。因为朝堂有叶向高等人,所以福清人最后选的路跟郑芝龙郑成功不同,也因此福清人最后没有像郑成功郑芝龙死于非命,而是打造天地会早期组织白社(莲社)成为巨富海商进行海上贸易正常终老。天地会虽然也反清复明,但是确实跟南明政权有区别,更注重军民融合生产经营商贸盈利,不那么热衷于一定要拼得你死我活,一定要搞到弹尽粮绝,所以有了天地会的“汉留”思想。天地会侧重点跟南明政权有所不同,更像郑和带领着军民融合的船队纵横四海财通天下的延续,更像福州福清等闽人的生活形态复制在日本长崎、东南亚、香港、台湾等地,天地会成员罗芳伯建立的国家就是一个例子。

  陈为雄说:“福清人自古更重视经商赚钱生产经营,代代相传,免受异族欺凌,我们陈氏族人历来爱国、爱乡、爱家,在外面赚钱,回报家乡,乡村振兴要多号召乡贤回来振兴乡土文化,提升乡村传统产业附加值,这样才能带动人文环境整体提升,创新性挖掘活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王平介绍:“福州福清是古时所谓闽在海中,不宜人居。当年,王审知让手下得力干将陈檄组织人力围海造田、垦殖荒地大力发展水上运输和海上交通,正因为王审知、陈檄等注重生产经营,发展对外贸易,于是商业发达,市场繁荣,从而使福州成为闽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五福堂所处的福清龙田以前有盐场,《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记载:“福建巡抚郝玉麟疏报、福清县海口、牛田、二场。垦复盐地八十一顷有奇。”《福清县志》乾隆版记载:“本邑海山帮官运之后屿两馆,额盐三千三百零八担;海山帮商运六分,额盐一万四千四百担”,天地会在台湾有安平海山馆、澎湖海山馆;在东南亚有海山帮海山公司,其实就脱胎于福清盐帮海山帮。”

  据悉,福清龙田、江镜、上迳自古有万工填巨海,千古做良田的盛况,而后才有对外港口海口和迳港。正因为王审知、陈檄等人重视军民融合,从事农垦和商贸,于是福清政通人和,山头村陈氏宗祠五福堂更重要的是位于自古以来就有盐场的龙田,要知道古代治国理政盐课是重要的税赋来源,因此有《盐铁论》问世。

  如今,正值政府部门大力提倡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程;提倡试点地区要挖掘和活化乡土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乡村传统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强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使历史记忆、地域特色融入乡村建设与维护;愿五福文化产业赋能福州乡村振兴得到相关部门关注并顺利进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