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16日电 姚忠从先生和姚春桂先生是一脉族亲,二人的故居坐落于福清市宏路街道金印村村头。
两栋侨厝均始建于解放初期的1951年前后,占地面积分别约为1400平方米和1200平方米,整体建筑华丽气派,为三进式两层楼土木结构,距今已有70多年历史,仍保存完好。
姚忠从故居
姚忠从,现任第八届世界福清社团联谊会主席,1939年出生于宏路街道金印村。1948年随父母到印尼。1980年,他创立雅顺利塑料有限公司,与本田摩托、LG公司、爱普生打印机、西门子洗衣机等大企业合作。

姚忠从先生从小目睹父亲乐施好善的善举,自父亲去世后,他继承父亲遗志,以家乡的进步、繁荣为己任,不遗余力地帮助家乡经济社会建设,捐赠了无数公益事业项目。
不仅如此,姚忠从先生还关心侨居国印尼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参与侨居国建设的同时,不忘旅居国的公益事业,无论是印尼海啸,还是天灾人祸,他都率先捐款、捐物,资助需要帮助的贫困人群,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与好评。
为了表彰姚忠从先生无私奉献善举,国务院侨办、福建省人民政府曾联合授予姚忠从先生“侨爱工程,惠泽桑梓”的牌匾。
走进姚忠从先生的故居,远远地望见侨厝正面红砖上镶嵌着“生产致富”的四个大字。这是刚刚解放不久建造的民居,充分反映了当年的时代风貌。
正面屋檐上,房梁上彩色的吉祥神兽和镂空雕刻,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依旧栩栩如生。
上面书写着:“书田无税子孙耕”“荆树有花兄弟乐”“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诗句。
尤其是“书田无税子孙耕”句,反映了房屋主人对读书的重视和期盼子孙后代勤于耕耘书田的愿望。

走进大门,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迎面而来,宽敞的房屋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房屋为木石结构,整体装饰风格以红、绿配色为主,二楼窗边的彩色山水画清晰可见。房梁上雕刻着仙鹤、莲花等元素,细微之处见精美。

该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它的装饰风格鲜明,突出“劳动生产,发家致富“的主题,反映劳动人民对解放了的喜悦之情,以及劳动人民对党的感恩之心。
姚春桂故居
姚春桂,1923年出生在宏路街道金印村。1936年,姚春桂随父亲姚世雄到印尼谋生,从走街串巷叫卖棉布,到下乡挨家挨户推销产品,帮助父亲料理店务,使他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商经验,这就使得他的生意从沿街叫卖到拥有自己的纺织厂、纺纱厂、建筑业、地产业、银行等行业,活跃在亚洲工商领域。

1953年起,姚春桂多次捐资为家乡修建学校、工厂、医院等设施,金额共计一千五百万余元。
姚春桂先生不仅情蒙家园,还善于团结旅印华侨乡亲,敢于主持公道,为乡亲排忧解难,以身作则,为海外华侨做出了榜样。此前,姚春桂先生被福清宗亲同仁推举为新加坡福清会馆永久名誉主席。他为家乡人民作出的不朽贡献,在家乡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座座丰碑,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一踏进姚春桂故居的围墙大门,红砖面的侨厝便映入眼帘。据悉,当年该楼房建造时间大约两年,建筑工人24小时三班倒,围墙一日仅限筑七合,足见其房屋质量“固若金汤”。
雕满各种图案的屋檐上写着:“保家卫国责任、祖国建设第一、经济充实侨资、致富努力生产、勤俭最是美德、劳动第一光荣”一列文字,一看便知侨厝主人深厚的爱国爱乡之情。
一楼大堂上方楼板与二楼大厅是敞开的,类似于现代的高厅,二楼大厅设有栏杆,可一览一楼大堂。

大堂中央写着“侨乡新景”四个烫金大字,左右两旁写着最具那个时代特色的对联:心红眼亮方向明确,灭资兴无斗志坚强。
在侨厝二楼墙板上,还画满了莲藕、西瓜、桃、大蒜、辣椒、丝瓜、佛手瓜、石榴、枇杷、樱桃等果蔬,透过画面,不禁让人联想起“大熟仍教得大晴,今年又是一升平。升平不用笙歌沸,只听前村打稻声。”的美好岁月。

两座古建筑相邻而建,共同见证了家乡多年的沧桑巨变。而这座“姚家大厝”最具有侨乡纪念意义的是,它以图文为载体,以表达身居海外的房屋主人对祖国新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对人民翻身解放的心花怒放之情。
据姚家侨厝的管理人姚正进先生介绍,虽然经历了数十年的岁月洗礼,但姚家人未曾改变侨厝里的一草一木。它所保存着的不仅仅是历史和记忆,而是海外华侨对亿万人民翻身解放、对社会主义祖国美好前景的盛赞,和对祖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