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建:兜住医疗救治和生命保障底线

  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13日电(严俊腾 陈建飞 黄筱军) 岁末年初,面对疫情防控工作新形势新任务,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及时将工作重心转向“保健康、防重症”,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就医需求,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坚决兜住医疗救治和生命保障的底线。

  出台工作方案 保障重症诊疗

  上月,莆田新冠病毒感染者明显增加,医院迎来救治高峰。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针对新时期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难点、堵点,组建工作专班,出台工作方案,全院统筹“一张床”、下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全力以赴迎接这场“大考”。

  为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迅速出台《加强新冠病毒感染重症诊疗工作方案》,由医院党委书记蔡建荣、院长康明强直接挂帅,负责新冠病毒感染重症诊疗工作,并组建专家委员会,邀请近年来支援医院疫情医疗救治工作的国家级、省级知名专家作为特邀专家参与视频会诊。

  医疗设备方面,该院已紧急采购98台心电监护仪和45台呼吸机,近期还将到位25台各类呼吸机。同时,应急采购一批高流量氧疗仪、婴儿培养箱、输液泵、注射泵等医疗设备、耗材、试剂等,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能力建设。

  改造扩容病区 分层分类管理

  从2022年12月下旬起,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打破专业、科室和病区界限,对肺科大楼所有科室进行统一更名转化,设置13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统筹近600张床位,以应对疫情高峰医疗救治工作。去年12月31日起,医院又对住院部病房大楼4至13楼进行更名,再设置16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增加1000多张床位,不断扩容、改造病区,最大限度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

  据统计,截至1月12日早上8时,该院新院区收治的1600多名患者中,有超过七成病人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而且大部分患者年龄较大,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有212人,百岁以上老年患者两人。

  如今,随着病区的转化扩容以及医生混编机制的设立,该院形成了以危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实现分层分类管理收治新冠感染患者的格局,即:重症医学科和各专科ICU病区负责危重症患者救治,呼吸专业相关病区负责亚重症患者救治,其他病区负责普通感染患者收治。

  成立临时小组 提高救治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为提高新冠患者的救治效率,减少新冠重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临时成立了呼吸保障队、趴趴队、营养快线队、气管镜排痰机动队和专家巡诊队等5个工作小组。其中,呼吸保障队主要负责建立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的快速反应机制,做好相关工作保障;趴趴队负责指导有俯卧位指征的新冠患者应趴尽趴;营养快线队负责新冠住院患者空肠管的留置工作;气管镜排痰机动队负责支气管镜下新冠重症病例吸痰与救治工作;专家巡诊队负责调查新冠住院病例的诊疗质量,提出改进建议。

  “俯卧位通气最早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现广泛应用于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趴趴队组长柯秋金护士长介绍,俯卧位通气也就是“趴着”治病,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人工徒手进行翻身,使患者在俯卧位状态下进行呼吸或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痒饱和度,也能有效改善肺通气/血流比例。

  营养支持治疗,是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综合治疗的核心内容之一。“肠内营养在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康复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营养快线队队长、内镜中心主任黄朝忠说,肠内营养的前提是肠内成功置管,这是一项专业性很高的技术,设立营养快线队旨在促进营养治疗的规范实施,降低误吸风险。目前,医院共安排12名医护人员专门负责开展内镜辅助下空肠营养管置管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