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11日电 中共福建省委提出,末来五年,将立足福建发展优势,继续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发挥自身优势特色,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再造经济新引擎,努力打造出一批助推发展高质量、产业高素质、生态高颜值、生活高品质的福建品牌。
1月11日,福建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继续在福州召开。民建福建省委在此间建议,要持续推动福建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发展。
建议中明确,福建发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分别具有优势:一是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服务能力和数字经济增速均居全国第二位,拥有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永久举办地等平台优势,形成电子信息、软件服务、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经济千亿产业集群。目前,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超2万亿元,占GDP比重超45%。
二是海洋经济。全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752公里、海岛2214个,均居全国第二位;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线210.9公里,居全国首位;港口年吞吐量超6亿吨,厦门、福州两大港口均跨入亿吨港行列,沿海港口开辟集装箱运输航线270条,其中列入外贸航线121条。目前,海洋生产总值达1.1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占GDP比重近30%。
三是绿色经济。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率先进行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2年保持全国首位,良好的生态禀赋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绿色产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
当前,我省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但也面临形势背景、发展定位、任务要求的新情况,必须选举主攻方向和发力点,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为此,民建福建省委建议:
首先,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深入实施龙头企业“培优扶强”、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在相关领域选择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跟踪培育,“一企一策”实施精准帮扶,发展一批活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培育一批相关领域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领军企业。深入实施绿色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产业和高技术含量、附加值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其次,要优化资源平台。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要素资源和生态资源,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字号”研发机构、省实验室、创新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加大与金砖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沟通交流,全面加强相关产业投资和国际产能合作。
再者,要深化金融服务。深化财税金融改革,精准投放政策补贴、税收优惠、绿色金融的激励政策,在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领域探索成立发展基金和设立交易所,支持关联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