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河长制如椽巨笔 绘出河湖“绿与美”

  中新网福建新闻1月11日电 城市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纵横交错、生生不息的内河,不断为鼓楼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注入灵气。近日,福州市鼓楼区河长办发布了2022年度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情况的报告,详细介绍了2022年的工作情况。

  全面推行河长制 构建治水新格局

  一是持续健全工作体系。福州市鼓楼区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依托,2位区级总河长、16位区级河长、20位街镇河长和61位社区级河长、56名河道专管员一线履职密不可分。

(五四河)
(五四河)

  二是压紧压实各级工作责任。“各区级河长、街镇河长分别与区级总河长都签了‘军令状’。”鼓楼区河长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这个“军令状”就是河长责任书,从河岸管护到水系治理,每一个细节都有专人负责,做到权责明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研究部署河长制工作,带头一线督导检查,落实河长制各项目标任务,落实“河长日”集中巡河,区级河长“一月一巡查”,街镇河长“一周一巡查”。

  三是部门联动推进治理工程。河长制联动公检法创造了不少亮点。其中,建立“河湖警长制”为河长制工作落实提供法律保障,设立区级河湖总警长1名、区级河湖副总警长1名、街道河湖警长10名、社区河湖段警50名,以打击涉水违法犯罪为核心,全力护航水环境治理工作。

  全面落实“河长制” 治水护河“河长治”

  一是坚持推进水系治理。“河湖治理工程其实是‘七分建三分养’”。鼓楼区河长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治理好河湖后,还需做到水岸共治,才能长期保持水清岸绿。除了确保沿河垃圾日产日清,绿化养护;鼓楼区还开展了辖区河道日常引水补水调度工作,完成夜间水体置换236次,配合启动河道防汛应急预案18次,并根据“333”工作机制实时监控闽江北港鼓楼段祥坂污水处理厂排放口及福州自来水公司西区水厂污泥干化厂排放口污水排放达标情况;健全西北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机制,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此外还会定期进行水质监测,目前闽江北港鼓楼段、城区内河、西湖左海等水质均已达标。

(白马河游船)
(白马河游船)

  二是稳固提升河湖水质。据了解,一年来,福州市鼓楼区“以治求质”持续推进水系治理,精准施策,稳步提升了河湖水质。清淤量达5512立方米,常态化开展清淤疏浚工作;全区21条内河除湖前河上游江厝路以北1km段,均已通过治理工程验收并转入运营阶段;沿河管网排查12km,设备缺陷整改436项;完成琼东河正祥中心等9处驳岸坍塌点应急抢险修复……

  搭建智慧管理平台,推进河湖长治久清

  值得一提的是,鼓楼区以智能管护的方式整体提升了河湖保护能力。在以“互联网+”技术对巡河过程进行智能监控、对辖区河道在线监测的过程中,鼓楼区河长办以智慧管理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推动智慧河长平台和“鼓楼智脑”深度融合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一线处置”机制作用,不断完善着鼓楼区智慧河长综合管理平台。目前,巡河过程中发现问题均可实现统一呼入、统一处置,切实缩短流程、提高效率。

(闽江北港)
(闽江北港)

  全面宣传河长制,爱河护河入人心

  充满“智慧”的治水方式不仅体现在平台,还体现在宣传。鼓楼区河长办在全市河长制工作范围内率先开通政务抖音账号“鼓楼小禹”实现了“智慧”护河,截至目前粉丝数量突破16.1万人。

  据鼓楼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鼓楼小禹”发布了人物访谈、政策法规解读、人文气息等8种主题类型短视频 146条,播放量544.4万次。运营的福州市鼓楼区建设局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及时发布河道治理、河长制工作动态,使护河爱水知识走进了千家万户,爱河护河观念深入人心,做到人人参与“岸上治绿”。

(西湖)
(西湖)

  水清岸绿生态美,流水泱泱白鹭飞。2022年鼓楼区河湖长累计巡河1148次,巡查发现、解决问题1031起。在一系列的整治过程中,“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一步步实现。当夜幕降临,一条明亮的灯带沿着五四河不断延伸,将风廊、栏杆、绿树隐约映于水面上,形成了别样的内河景观。从前满是污水,市民皆需掩鼻而过的杂乱河道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美丽的“示范河道”,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