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建屏南“拼经济”:建设三个产业发展基地

  中新网宁德12月22日电 (甘叶斌)“对屏南而言,就是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委书记党帅表示,围绕“建设县强民富生态美的山区发展一流县”这个总目标,全面推动绿色工业、高山农业、乡村文旅康养“三个一流”产业发展,在经济增速上争当全省山区县排头兵,在经济总量上争当全市山区县排头兵。

  数据显示,屏南县今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8%,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45元,同比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24元,同比增长7.8%。

  绿色工业迈大步

  时近腊月,屏南溪角洋工业园区新入驻重点企业——屏南润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内,运输车往来穿梭,工人们围着机器紧张作业。该企业项目负责人说,一期厂房项目建设已完成,正在安装调试生产设备,为投产做好准备,“项目建成满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

  围绕打造“闽东北一流的山区绿色工业基地”,屏南县加快溪角洋工业园区、甘棠板式家具产业园区、漈头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承接宁德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配套项目落地,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兑现助企纾困政策。

水景公园。 屏南县委宣传部 供图
水景公园。 屏南县委宣传部 供图
稻田美如画的白玉村。 屏南县委宣传部 供图
稻田美如画的白玉村。 屏南县委宣传部 供图
甘棠板式家具产业园区。 屏南县委宣传部 供图
甘棠板式家具产业园区。 屏南县委宣传部 供图
溪角洋工业园区。 屏南县委宣传部 供图
溪角洋工业园区。 屏南县委宣传部 供图
屏南高山花卉产业园区。 屏南县委宣传部 供图
屏南高山花卉产业园区。 屏南县委宣传部 供图
万亩蔬菜基地。 屏南县委宣传部 供图
万亩蔬菜基地。 屏南县委宣传部 供图
龙潭村文创集市。 屏南县委宣传部 供图
龙潭村文创集市。 屏南县委宣传部 供图
波光粼粼的白水洋。 屏南县委宣传部 供图
波光粼粼的白水洋。 屏南县委宣传部 供图

  作为屏南工业经济的核心承载地,溪角洋工业园区主要承接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配件、机械制造等新兴产业,并重点加快推进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屏南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陈抑非说,县里积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步伐,培育壮大全绿色产业链。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屏南县落实“一个项目、一个责任领导、一支工作队伍、一笔工作经费、一套工作计划”的“五个一”项目工作机制,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网络化;探索开展“飞地经济”等产业园区共建模式,推动“山海通道”互联互通、民生事业帮扶共享。

  屏南县县长柳岳表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生成新项目,打通企业合作渠道,加快产业集群建设,让产业发展更加健康快速。

  高山农业正提速

  走进屏南县棠口镇仕洋片区万亩高山蔬菜基地,满眼是农户抢抓农时育苗忙碌的身影。该基地一年四季可间(套)种、轮作花椰菜、玉米、黄瓜、茄子等蔬菜,年产量超过1.6万吨。

  “过去每亩地年收益只有千把块,现在高山蔬菜品牌越来越响,种时令蔬菜每亩产值超万元,以前想都不敢想。”菜农苏正严说。

  为打造“全省一流的高山农业基地”,屏南县出台扶持高山蔬菜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引导规划各地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已基本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市场化经营的格局;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标准化生产等蔬菜栽培配套技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康养农业等,延伸蔬菜产业链。

  如今,屏南县高山蔬菜产业从业人员达4万多人,种植面积15万多亩,产量36万多吨,为全省提供夏秋蔬菜供给20%以上,成为全省高山冷凉蔬菜基地主产区,并远销东南亚;平均亩产值约2万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和返乡创业就业的主要渠道。

  当地官方表示,通过全链条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屏南县基本实现蔬菜市场均衡和错季供应,达到了四季生产、周年供应、内外互补、效益增长的良性互动格局。

  文旅康养有力量

  冬日正值黄酒酿造季,走进屏南县代溪镇北墘村,醇厚的酒香伴着乡村美景,温暖游客的心田。如今的北墘不但酒更香,而且景更美,房车营地、夜景工程、黄酒技艺展示馆等,令人流连忘返。

  代溪镇黄酒休闲小镇是屏南县打造“一镇一特色”的点睛之笔。为了让文化“活”起来、旅游“火”起来、形象“亮”起来,屏南做好“+旅游”“旅游+”文章,因地制宜打造棠口镇药膳养生小镇、双溪镇文创旅游小镇、甘棠乡甘国宝文旅小镇等,有力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作为福建首个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屏南加强自然生态、古镇古村、特色农业、红色文化等资源整合,构建以“白水洋·鸳鸯溪”为核心,双溪、龙潭、仙山牧场等为支点的“1+N”多元融合发展格局,推动旅游经济全产业链延伸,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乡村文旅康养基地。

  党帅表示,将继续做好白水洋·鸳鸯溪主景区提升、仙山牧场的保护和发展以及金牌旅游村打造,大力发展研学、康养、文创、影视、电商等新兴业态,推进文旅经济全产业链延伸,让乡村特有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重价值逐步实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