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2月12日电 (刘水金)伴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推进,一个更加宜居的幸福美好新长汀正悄然蝶变,一个更加友善的文明新长汀正大步走来。

自2021年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来,福建省长汀县这座千年古城城市面貌在一个个创城重点项目落地后华丽蝶变,市民素质在浓厚文明氛围的浸润下悄然提升,文明实践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笃定目标,砥砺前行
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后,长汀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紧抓不放、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有力推进、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落细落实,围绕“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总目标,高位推进、高效实施创城各项工作。

长汀成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由县委书记担任总指挥,县长担任第一副总指挥,下设办公室和10个职能工作组;抽调专人组建创城办,实行“每日一碰头、每周一通报、每月一汇总、每季一考评”制度。
针对创建薄弱环节和重难点问题,长汀出台“三线”交越和搭挂问题整治、城区停车位规划、“牛皮癣”专项治理、城区“文明养犬”行为规范管理、“门前三包”整治等专项整治方案,加强精细管理;出台督查考评办法、责任追究办法,督促各单位严格履行创建工作职责;将创城工作列入县委“大督查、大落实”督查内容,以制度化推进长效化、规范化,推进创城活动扎实开展。
“红”“绿”交响,以建促创
坚持以创促建与以建促创相结合,长汀下足“绣花”功夫,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把独特的红色、古色、绿色等优势融入到创建工作的方方面面。近年来,长汀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着力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长汀段)共4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74.23亿元;推出“重走中央红色交通线”栏目,宣传老一辈革命家伟大事迹;组织县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红色义工“岩”讲家、红色旧址讲解员深入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等,开展宣讲活动,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

同时,长汀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创建全国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县城结合起来,与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结合起来,加快中心城区环城森林生态景观改造提升、高速公路和铁路森林生态景观通道、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乡村生态景观林等建设,做到造一片林即成一片景;推动绿色进校园、进社区、进园区,切实将森林融入城市空间,构建“点上绿色成景,线上绿色成荫,面上绿色成片”的城区绿化格局。
功能全了,城市美了
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长汀县共投入8亿余元,重点实施道路类、污水管网类、绿化类、立面改造类等创城重点建设项目41个,实施环北路片区等老旧小区改造15个,有效改善城乡基础设施。

围绕打造“城区十五分钟生活圈”,长汀开工建设南屏山生态公园等公园9个、城市口袋公园5个,完成主城区新建和改造绿道17.23公里,新建和改造提升公园绿地12.47公顷,有效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民众生活品质。
结合“智慧城管”系统建设,长汀研发智慧环卫APP平台,每天对垃圾分类点工作情况进行研判分析,实现垃圾分类点网格化、智能化管理。目前,长汀城区123个公共机构、174个公共场所、30个住宅小区和绕城一圈的主干道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也实现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理和所有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极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观念强了,素质高了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长汀县将“文明创建工作没有看客,人人都是责任人、人人都是参与者”的理念贯穿始终,充分调动民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大创建氛围营造,努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特别是,文明校园建设成为长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抓手。全县各中小学校累计举办“文明从我做起,创城人人有责”系列主题班会500余场,广泛组织师生开展“新时代好少年”、清明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童心向党”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携手掀起创城新高潮。

长汀县也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大力组织开展邻里守望、帮困结对、心理疏导、文明交通等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打造一批社会反响好、可持续性强的优秀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推进志愿服务社会化、项目化和常态化运作。截至目前,该县注册志愿者达40681人,注册志愿服务队943支,志愿服务活动总时长19万余小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