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广西手艺人巧用多彩玉米皮 编出精美工艺品


  【解说】近日,在广西柳州市柳北区石碑坪镇大仙村,几名妇女正围坐在院子里。一张张五颜六色的干燥玉米叶,在她们灵巧的双手上反复翻折,不一会儿便编织成“金鱼”“蜻蜓”“稻草人”等栩栩如生的工艺品。

  玉米皮编织技艺是指,利用经过漂水、晾晒、破片等处理后的玉米皮,运用穿插、绞股等技法,编织成具有实用功能的器物或者工艺品。今年55岁的黄惠清是她们中的一员,同时也是这项玉米皮编织技艺的传承人。闲暇之余用玉米皮编成各种“小动物”,成为她童年时光里难忘的回忆。

  【同期】玉米皮编织手艺人 黄惠清

  10岁那个时候,我就学编这个金鱼了,跟我奶奶我们去河边玩,(童年)也没有什么玩具就编这个。

  【解说】玉米皮的选取非常有讲究,每只玉米只能选取最佳的3至5张。

  【同期】玉米皮编织手艺人 黄惠清

  一般一个玉米苞(叶)里面,你要从3到第5张就可以用,第6张就不可以用了,太嫩了薄薄的。

  【解说】“红对红,蓝对蓝,十字折。”这是黄惠清在编织时嘴里常念的顺口溜,代表着不同颜色所对应的编法。为了让玉米皮编织工艺品更具观赏性,黄惠清会用天然的染料,为朴实的玉米皮增添上许多的颜色。不同颜色的玉米皮来回编织,让这项技艺更显独特。

  在黄惠清灵巧的手中,编好一件成年人掌心大小的作品仅需5分钟。而例如车座垫、花篮等较为复杂的工艺品,则需编织数天时间,耗费上百张玉米皮。

  【同期】玉米皮编织手艺人 黄惠清

  杯垫和篮子都是最有难度了,车垫也是这样,(需要)打成辫子慢慢这样编出来,编小的半天也有,编大的一天两天都有。

  【解说】在她看来,想要编织好一件玉米皮工艺品,精湛的技艺固然重要,但对生活细节的洞察同样关键。黄惠清用玉米皮编织的“蜻蜓”,不仅有着翅膀、足等部分的详细还原,眼睛部分的制作更是惟妙惟肖。

  【同期】玉米皮编织手艺人 黄惠清

  想象我做一个蜻蜓看,做出来我们就去拿绳子来甩来甩去,就好看了,抓不得我自己编,我也有蜻蜓玩。

  【解说】如今,在黄惠清的带领下,大仙村中的许多留守妇女也参与到玉米皮工艺品编织的行列中,希望未来能够通过销售的方式让其走向全国。不少学校也邀请她们将这项技艺带入课堂,让孩子们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的魅力。

  刘俊聪 韦国政 广西柳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