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看掌中木偶戏,可以听到有趣的故事。”“我觉得陶艺制作有意思,能锻炼动手能力。”……近日,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填写了一份简单的问卷调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闽南文化。他们的答案将直接关系到学校确定哪项闽南文化作为校本课程。
据了解,问卷调查中包含掌中木偶、南音、五祖拳、陶艺制作、乡音吟诗等5个项目,为学校课后服务的特色课程。“这学期我们想选择一两项闽南文化作为校本课程,让更多学生深入了解闽南文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将选择权交给孩子。”学校校长李菁介绍道,掌中木偶收获学校近50%学生的喜爱,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之一。


就读五年级的李诗贤在问卷调查中选择的就是掌中木偶这一项目,从三年级便开始接触学习掌中木偶的他,经常与同学分享自己学习掌中木偶的趣事,他希望能让更多同学了解并喜欢这项传统文化。“掌中木偶操作起来好像挺简单的,可是要配合上台词、动作,将情绪表达到位,就很难。”李诗贤说,每次在排练时,他都重新理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
同为五年级的学生赖雅妍没学过掌中木偶,可她喜欢看掌中木偶戏,经常从演员身上学到一些有趣闽南俗语。得知掌中木偶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她很高兴,期待能在学校里看更多有趣的掌中木偶戏。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开设一间专门的木偶室。大约30平方米的教室里不仅有精美的掌中木偶以及表演时所需的打击乐器,墙壁上还贴有掌中木偶工艺流程图以及掌中木偶简介,让来木偶室参观学习的学生进一步了解掌中木偶。接下去,学校还将邀请掌中木偶专业演员与学校老师一起编写校本教材,引导不同学科与掌中木偶课程进行学科融合,让更多学生了解掌中木偶这一传统文化。
除了掌中木偶,乡音吟诗也成为学校校本课程之一。原来,学校已有一套《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并于每学期举行一次经典诗文闯关活动,帮助学生扩充经典诗词的储存量,每天午读、课前3分钟,自觉背诵经典诗词已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基于此,乡音吟诗成为校本课程具有可行性,经研究讨论,学校将通过语文、音乐两个学科教师,用闽南语教学生们诵读《经典诵读》校本教材里的诗文,让学生们感受闽南语的魅力。
李菁表示,闽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学校将继续丰富活动形式,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闽南文化培养更多潜在传承人才。(记者 施远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