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建郑氏兴贤坊:开枝千年永流芳 敦亲睦族新家风

  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13日电(陈祥临) “一支布伞曲曲钩,东南西北都去漂。四方去看都正常,兴贤开基郑章公……。”在永安市青水乡,近期兴起了多首与郑氏开基祖郑章公有关的山歌。根据考证,位于永安市青水乡三房村的兴贤坊,为中国南方郑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肇基祖郑章公是唐末名相郑畋五代孙,官至光禄大夫。

  史料记载,郑章生于后周显德年间,以修儒业著称,少年得志,官至光禄大夫。宋太宗时,奸邪未屏,公名显节髙,遭忌,调征南闽,镇守兴化。后又遭奸陷,于宋淳化年间,寓居漳州府龙岩县聚贤里,娶夫人吕氏,闺讳大娘,英贤特出,胸有四乳,贞淑不让周姜。生二子,长曰金砖,次曰金紫。因恐风云不测,携家遁隐于永安市青水乡三房村兴贤坊,开基【朝发堂】,开启兴贤坊郑氏约1030多年海内外发展历史。其次子金紫,开基【金厅祠】。金紫公生二子,名曰“一翁”“二翁”,后二翁公之次孙万春公、五孙梦扶公两兄弟,在【金厅祠】共同扩建下堂,故【金厅祠】又称【三堂厝】。二翁公生有三子,长曰“二十”,次曰“廿五”,三曰“束三”。其中廿五公在【朝发堂】与【金厅祠】中间兴建【兴贤祠】。廿五公生有五子,世称“兴贤五子”或“三房五公”。如今,以【朝发堂】【金厅祠】【兴贤祠】【绣花塚】【思源井】为核心的千年古坊,成了中国南方郑氏重要的祖地和寻根问祖的精神家园。

兴贤坊郑氏《古契式及砧基抄录》节选
兴贤坊郑氏《古契式及砧基抄录》节选

  如今,兴贤子孙遍布闽、浙、粤、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可以说“荥阳郑氏遍天下,四乳子孙半东南”。兴贤郑氏为什么能够实现千年大发展?“千年祭田证家风”!福建文史馆馆长卢美松在看过兴贤族谱不经意的一句话,为解开兴贤郑氏的发展之谜提供了考证思路。

  兴贤一族传承至今的《古契式及砧基抄录》记载,“宋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尤溪县五十都溪口住人将廾郎续置有水田一大段,出卖本乡郑四八公。”兴贤郑氏一族从来殷实,族谱记载,祖辈曾在在延平府、汀州府、泉州府等地置田无数。其中,二世祖金紫公在尤溪县五十都冲头洋购置的90亩祭田,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一直经营到民国九年(1920年)。

重修后的兴贤祠焕发新貌
重修后的兴贤祠焕发新貌

  为进一步挖掘兴贤坊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宗亲凝聚力,助力乡村振兴,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理事、兴贤坊郑氏三十一代裔孙郑战友主动担当,在福建各市县以及广东、江西、浙江各省,开展了大量对谱会谱工作,四处联系邀请文史专家、规划设计团队,助力复兴兴贤坊。他认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从根本上说是中国传统优秀家文化的振兴,“家国天下,天下国家”的家国观念,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传统古村落里深藏的家庭家族家乡家国传统,是承载和传承中国家文化的重要载体。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尊祖敬宗、敦亲睦族”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郑战友说,“忠孝传家,诗书处世”是著名理学家朱熹对兴贤郑氏家道家风的精准评价。新时代要有新家教新家风,兴贤郑氏在新时代也要有自己的使命担当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参与民族复兴”。

绣花冢出土的二十八枚蘑菇钉
绣花冢出土的二十八枚蘑菇钉

  “祖宗承敕命,赐紫佩金鱼。若问吾家宝,受封天子书。”这二十个字是兴贤郑氏一千多年来认亲认祖的传家诗。千年传承史成了兴贤人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发展底气。史料记载,章公与四乳夫人夫妇以绣花鞋为疑冢,合葬于【朝发堂】后花台。明清之际,因全坊成年子弟追随民族英雄郑成功抗清复明、驱荷复台,兴贤坊满门遭戮,全族祖坟,毁于一旦,唯邱元公父子三人幸免。

  为了保护管理祖业,由兴贤坊开往大田县均溪镇东坑村的乾隆甲子科岁贡生、十七代耳孙郑文光,举家回迁兴贤坊,维护了兴贤郑氏健康持续的发展。在此后的三百多年间,绣花塚历尽沧桑,几遭劫难,规模虽存,但面目已非。但兴贤后裔心系祖庭,虽远仍千里寻根。

  2021年7月,浙江乐清象山裔孙跨省寻根问祖,到坊里寻找绣花塚;2022年2月,理事会决定重修,并于4月修缮完毕;2022年8月8日,顺昌县郑坊镇云路村郑祥堂等三人,驱车200公里到坊寻根。在了解情况对上族谱后,三人极其兴奋,表示:“终于找到了根”,一位宗亲更是情绪激动的晕厥过去。

兴贤坊设计效果图
兴贤坊设计效果图

  郑战友认为,做好兴贤坊郑氏文化,要立足“正本清源,郑重其是,忠孝为本,忠公体国”的发展思路,与时偕行,不断地转化活化宗族文化,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和民族复兴的大局,让千年古坊焕发新时代的勃勃生机。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更让人振奋的是,根据兴贤坊族谱、漳浦营里郑氏族谱记载,综合方孝义编撰的《郑成功族谱四种》,民族英雄郑成功一枝,系出自兴贤坊郑氏。由此可证,兴贤坊是褔建目前发现的郑成功最早的先祖地。早在清朝康熙后期,兴贤坊就在金厅祠供奉祭祀在抗清复台中遇难的兴贤子弟和兴贤骄子郑成功,春秋两祭一度香火鼎盛,民国时期毁于匪患,所幸古地基至今保存完好。

  在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之际,为继承弘扬兴贤坊郑氏一族家族情义和家国情怀,发挥郑成功文化在海峡两岸共同文化纽带与情感桥梁的作用,促进两岸郑氏的心灵契合与融合发展,兴贤坊自发成立了理事会,并第一时间做出决定,在原址依金厅祠原貌建设“郑成功庙”,定于农历2023年7月14日郑成功诞辰399周年建成开放,致力打造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交流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兴贤坊在尤溪县的千年祭田史和坊前的千年古井—思源井,见证了千百年来郑氏一族的自强不息和发奋图强。兴贤坊郑氏宗亲一致认为,守护继承好宗族文化,转化活化宗族文化,让广大兴贤子孙认得回家回乡的路,懂得创业守成的道:团结进取,求是奉献。(完)